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老王賣瓜,只能自賣自誇?

最近上了二個系列課,第一個系列是由親子天下主辦的「2009國際閱讀教育論壇」,議程包括主題為「圖書館動起來」的演講,由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與大家分享新加坡推動閱讀的經驗;以及主題為「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紀錄片分享,並且由ETS山本敏晴藉吐瓦魯面臨的問題,來突顯地球暖化將造成的危機。另一個系列課程是「第一屆國家出版獎書展暨專題演講」, 四場演講包括「本土圖畫書與文化公民養成」的演講,以及《黃金天下》《Happy 與Bingo—兩隻小熊的成長故事》《玉井芒果的秘密》三件政府出版品的介紹、導讀。

自己離開校園已經有一段時間,再參加這種在大型階梯教室的課,真是讓我又覺新鮮又覺感嘆!演講或活動辦得可大可小果然事在人為,出版社也可以做得這麼專業,對我來說可是新鮮了,建築空間裡高科技的硬體設備也讓我嘆為觀止,所有一切只讓人自嘆生不逢時。話說回來,正因如此,自己能抽空回頭上課,一定要給自己留點東西下來,也和沒機會去的人分享。

二個場子都去過後,我和朋友聊起來,還多了一絲無奈。

朋友不解。

我這麼說吧!不管是做書的、賣書的、看書的、教書的,大家共同目標都是讓大家愛讀書。大家愛讀書,才有人做書、賣書、看書,教書的也可以進入更高的層級,像曾志朗教授所說的,「可以開出對人類未來社會開出更好的處方籤」。

而我看到的情形是,私人的民間企業把「推銷多讀事」這件事,辦得是有聲有色。公司有策略、有方法的逐年進行。從學校及老師下手,把閱讀的種子埋進土裡(儘管我認為閱讀的根基還是在家庭,但學校的確是比較容易啟始操作的場域)。在場子裡,風風光光表揚了默默耕耘、樹人有成的老師們;每個參與者都獲得一份參加獎,一份閱讀為要的宣揚專刊,讓場子的與會者成為另一批推廣閱讀種子。 到場者要不得到裡子,要不也獲得面子。

反觀公家單位的場子,先是文文靜靜、超級低調地辦在大學圖書館裡的小小教室裡,還不說進去那間小教室還把包包寄放在外(人家育達大學圖書館都開放社區使用了)、上了電梯再左拐右彎才能到那間普通教室都有投影設備的教室。好親善、好期望眾人參與的活動啊!

再說演講本身,基本上,講演內容不走花悄綜藝風,不拍短片、不弄聲光音效,只很樸素地使用了投影機,運用讀書會般的小眾宣傳,讓「大家」知道政府出版了許多優良讀物。小家子氣的味道散佈在會場裡,我看到主事者希望更多人來榮耀這些好作品的企圖心,又看到經費、任期、或其它我不清楚的因素所設下的限制。會場裡都是熟識的人,會後大家便寒喧簽書留影了起來。

我心裡很納悶,為什麼政府單位不能像民間單位那樣推動?就算不和天下這個大集團比,新加坡推動閱讀的人,也是政府單位啊!由國家圖書館著手,進行一系列有計劃的閱讀深耕活動,一年辦過一年,一年累積一年,才有現在這樣的成果,不是嗎!

也許有人會說,二個場子本來就是針對不同人來著的。閱讀論壇是辦給看書人的;國家出版獎演講是辦給做書人的。不過,閱讀論壇的第二場,性質上也像是《Tuvalu》影片的導讀演講。用心的做法,就把活動設計成給看書人的活動,讓訊息被更多人知道,讓書的價值不需要限制在有主動動機的人才能擁有的窠臼裡。如果便宜行事一點的話,辦得小小的,讓做書人有發表的機會。其它一切就看書本身的造化了。

活動怎麼會設計成這樣?答案絕對不是因為政府出版品不如坊間、或NGO的作品。

也許事實太過殘酷,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沒有包裝沒有行銷,就沒有出頭的一天。如果沒有展翅翱遊天際的鴻志,就只能當顧影自憐的鴿子了。老王的瓜若真的好,為什麼就只能自賣自誇,而不能登廣告上CF向賣家大力推銷售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