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認清楚自己的勞碌命性格以後,
就踩地實行,去人力銀行找工作機會吧!
看到科技園區大公司的員工餐廳,
有鐘點服務生的缺,上班時間是1130-1530。
很棒的時間,決定投履歷出去。
頂著碩士文憑去應徵工作,這麼可能有老闆會用這種人來端盤子?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
但反正估且一試,找工作是看機緣的,
以前我也覺得電視公司和網路公司不會用我這種理科畢業的人。
也妙,寄出紙本履歷第二天,果然接到電話了。
而且因為地下室收訊不好,根本沒談到東西,
但隔天老闆又打來了,約了當天早上去談談。
做服務生,我認為只要有熱忱、做事細心負責,人人都可以做的。
我對自己,不在乎是流汗的工作,也不在乎時薪多少,
本來,我就是找流汗工作來解救自我靈魂的,
誰叫我是沒有少奶奶命的人。
但我在乎能在下午三點半前走人。
我希望下班以後、去學校接小孩以前,還有自己的時間,
想要寫點東西,或讓腦袋冷靜一下,或只是發懶看電視當一個沙發馬鈴薯,都可以。
我想要過的是類似耕讀的古人生活,
在勞動中重新檢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思考中創造不凡的自我成就。
老闆娘當然問了不投影視工作機會的理由。
「因為在那些工作場合,我不可能去上正職班,還能每天負責接送小孩上下學。」
他表示可以理解這事,但卻也表明他不缺外場人員(人力銀行人才招募廣告掛羊頭賣狗肉?),
有個越南籍的洗碗工請一個月的假回娘家,欠個人手,
老闆娘不確定我這個拿筆的,能不能適應在後台拿刀拿菜瓜布拿馬桶刷的工作內容。
王偉忠說:「做電視,要上能托天、下能掏糞。」
我想老闆娘應該沒看到<康熙來了>請王偉忠來三推<瘋狂電視台>那集。
如果老闆娘決定錄用,我會做給他看,
並不是拿筆的、會唸書的,就不會洗碗切菜刷馬桶的!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關於Apollo Smintheus
Apollo Smintheus
文章中提及Apollo Smintheus有二種形象:
Apollo Smintheus面向前,一手握著老鼠;
或Apollo Smintheus以左腳站立,腳下並踩著老鼠。
至於Smintheus各有不同解釋:
1、字源自Troas內的sminthe城,表示Apollo Smintheus=來自Sminthe的Apollo
2、Aeolian方言中smintha指是老鼠,Apollo Smintheus就是老鼠神的意思。
老鼠從地底發出噓呼聲,使老鼠成了具有預言神力的像徵動物。
3、Apollo是老鼠殺手。
(另文提及:《撒母耳記》和《列王記》記載了上帝的使者可以使人患鼠疫,那是一位叫做Apollo Smyntheus的鼠神所為。事實上,鼠疫是因帶著鼠疫桿菌的鼠蚤叮咬人類所造成。)
本文作者認為Apollo Smintheus的第二個解釋最為合理。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
文章來源::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
黃建蘭
中壢 新國民醫院婦產科主任
--------------------------------------------------------------------------------
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在內,最常見的婦產科手術為剖腹產術,其次為子宮切除術。
實行子宮切除術的最主要原因是子宮肌瘤,而子宮肌瘤是婦女的腫瘤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子宮肌瘤既然常見,那麼,得到這種疾病的婦女是否一定要開刀呢?
答案是不一定要開刀!要視情況而定!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子宮肌瘤的發生?」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指子宮的肌肉細胞或其結締組織細胞異常增殖所致,是一種無致命危險的良性腫瘤。
子宮肌瘤的發生率很高,愈是「經濟發達」的地方愈高,荷爾蒙藥物的濫用亦是不可輕忽的原因,其他的病因包括遺傳、營養……等因素。
依據解剖學的統計,三十歲以上的婦女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有子宮肌瘤,肌瘤有大有小;由統計顯示,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的女性有小結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成長為較大的肌瘤;一般來說,二十歲發病的女性較少,而三十到四十多歲才開始顯現,過了更年期後機率又會下降。
由此可以了解子宮肌瘤的罹患和女性的生殖年齡關係密切,因此,肌瘤的產生和女性荷爾蒙的長期刺激之關連性值得我們注意。
只有極少數的子宮肌瘤會發生惡性肉瘤變化,約佔子宮肌瘤的千分之五左右,多見於年齡較大,停經期後的婦女。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大多數病例都不須開刀,但是要密切追蹤觀察,以及適當的各種保守療法。
處理的原則是依據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症狀的嚴重性、腫瘤的大小……等來考慮。
一、生活與飲食對策:一旦得知身體有肌瘤時,應以不憂不懼的平常心來對待;事實上,依「整體醫療」的觀念,肌瘤是身體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它為何會變成這個腫瘤,最需要檢討的身體自身,不但不應有「除之而後快」的態度,反應以最大的愛心及慈悲來看待身體大家庭中的「不良成員」,並導正它,這種平和、友善的心情對於肌瘤的發生不但可抑制且可改善;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肌瘤的病因是氣滯及血瘀,生活自然、輕鬆、充滿愛心,身體自然會氣順血通;近代西方醫學認為肌瘤病因和卵巢功能紊亂女性荷爾蒙過多有關,而好的情緒正是最佳的預防之道。
關於肌瘤患者的飲食應以自然素食為主,嚴格避免食用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荷爾蒙的食品(包括加工的和天然的),這些食物包括乳類及其製品、蛋類,以及以荷爾蒙飼養的動物之肉類;有些植物食物,如石榴、蕃薯、紅蘿蔔、某些豆類……等含有和女性荷爾蒙有關的植物荷爾蒙(如異黃酮),亦應避開。
以高纖、低脂、低糖、素食為主的飲食療法對於肌瘤有減少流血及疼痛的作用,且可使肌瘤纖維縮小。
正確健康的飲食對於情緒有正面影響,病情自然會有改善;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是健康的基礎。
在「正常化」生活與飲食期間,要隨時密切觀察肌瘤的大小,至少每二、三個月內診或超音波掃描一次,並注意症狀的輕重,看肌瘤是否有變化。
二、傳統的中醫療法:由於氣滯或血瘀引起本症,加上肌瘤(或稱石瘕)是實症,但長期失血故血氣衰,引起陽虛;故其治療是辨證施治,最常使用者是加味桂枝茯苓湯、桃核承氣湯……等類的驅瘀血劑,這些對於小肌瘤有其療效,若有氣血虛者,可先服十全大補湯糾正貧血,之後繼服其他活血化瘀方劑。
三、西醫藥物療法:是針對女性荷爾蒙的拮抗作用。
若在四十多歲以上,月經量較多而肌瘤不大的患者可用男性荷爾蒙治療,大量的男性荷爾蒙能抵抗女性荷爾蒙,使子宮內膜萎縮而減少出血,出血時可施予男性荷爾蒙注射或口服連續給藥,但劑量要控制得宜,以免引起男性化現象。
使用黃體酮素也可對抗女性荷爾蒙的作用,使肌瘤縮小或控制使它不再變大,直到停經時,肌瘤可自然萎縮。
近年,有一種稱為性釋素協同劑(LH-RHa)的藥物,可控制肌瘤的大小,它的作用是會使真正的腦內促性腺激素無法使腦下垂體的接受器活動,以釋放黃體化激素,進而卵巢不受刺激,無法製造女性荷爾蒙,於是肌瘤就縮小,三個月內可縮小一半。
這種藥物是製造人為的「停經狀態」,因此就會有更年期的症狀(如熱潮紅),其次要注意的是一停止服藥,肌瘤就會長回去;但是若長期服用,可能就會有副作用。
性釋素協同劑有注射及噴鼻式兩種。
有巨大肌瘤的病患,在開刀前可先使用此藥物,使肌瘤縮小,可將原本子宮切除術改為肌瘤摘除術,而保存子宮,維持生殖功能。
四、其他療法:除了前述的飲食自然療法及藥物療法外,尚有許多的另類療法,包括意念觀想及冥想的自療法、氣功、能量療法、斷食療法……各種祕方、密法等,皆有其理論基礎,部分的療法亦值得期待。
五、外科手術療法:子宮肌瘤快速地生長到很大,造成立即且明顯的症狀時,開刀是合理的選擇。
大量的出血、壓迫的疼痛症狀、因肌瘤變性或肌瘤蒂扭轉而造成的急性腹痛、經前述的各種療法達數(三到六)個月仍無效且繼續快速生長者……等,皆宜以外科處理。
停經後的卵巢仍具有一定的功能,以分泌男性荷爾蒙為主,這些荷爾蒙或直接利用,或於腺外轉化為雌酮,對穩定植物神經系統及調節代謝均有幫助,故五十歲以內的婦女在做子宮切除術時,應盡量保留雙側或單側的正常卵巢為宜。
由於子宮切除對女性心理的挫折感很大,會造成術後的併發症、沮喪、憂鬱……等,並且害怕未來的性生活以及自身的女性化疑問,以上的問題都必須在手術前先給予心理支持及深入討論,使患者「知後才能不懼」,勇敢面對術後人生,積極生活。
結語
子宮肌瘤是「良性的疾病」,許多女性一輩子並不自知,若一旦被發覺也不用擔憂,只要患者與醫師合作、協調,同時進行前述的生活、飲食原則及各種療法的「整體醫療」觀念,並密切追蹤觀察,有必要時才以外科手術治療。
黃建蘭
中壢 新國民醫院婦產科主任
--------------------------------------------------------------------------------
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在內,最常見的婦產科手術為剖腹產術,其次為子宮切除術。
實行子宮切除術的最主要原因是子宮肌瘤,而子宮肌瘤是婦女的腫瘤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子宮肌瘤既然常見,那麼,得到這種疾病的婦女是否一定要開刀呢?
答案是不一定要開刀!要視情況而定!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子宮肌瘤的發生?」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指子宮的肌肉細胞或其結締組織細胞異常增殖所致,是一種無致命危險的良性腫瘤。
子宮肌瘤的發生率很高,愈是「經濟發達」的地方愈高,荷爾蒙藥物的濫用亦是不可輕忽的原因,其他的病因包括遺傳、營養……等因素。
依據解剖學的統計,三十歲以上的婦女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有子宮肌瘤,肌瘤有大有小;由統計顯示,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的女性有小結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成長為較大的肌瘤;一般來說,二十歲發病的女性較少,而三十到四十多歲才開始顯現,過了更年期後機率又會下降。
由此可以了解子宮肌瘤的罹患和女性的生殖年齡關係密切,因此,肌瘤的產生和女性荷爾蒙的長期刺激之關連性值得我們注意。
只有極少數的子宮肌瘤會發生惡性肉瘤變化,約佔子宮肌瘤的千分之五左右,多見於年齡較大,停經期後的婦女。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大多數病例都不須開刀,但是要密切追蹤觀察,以及適當的各種保守療法。
處理的原則是依據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症狀的嚴重性、腫瘤的大小……等來考慮。
一、生活與飲食對策:一旦得知身體有肌瘤時,應以不憂不懼的平常心來對待;事實上,依「整體醫療」的觀念,肌瘤是身體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它為何會變成這個腫瘤,最需要檢討的身體自身,不但不應有「除之而後快」的態度,反應以最大的愛心及慈悲來看待身體大家庭中的「不良成員」,並導正它,這種平和、友善的心情對於肌瘤的發生不但可抑制且可改善;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肌瘤的病因是氣滯及血瘀,生活自然、輕鬆、充滿愛心,身體自然會氣順血通;近代西方醫學認為肌瘤病因和卵巢功能紊亂女性荷爾蒙過多有關,而好的情緒正是最佳的預防之道。
關於肌瘤患者的飲食應以自然素食為主,嚴格避免食用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荷爾蒙的食品(包括加工的和天然的),這些食物包括乳類及其製品、蛋類,以及以荷爾蒙飼養的動物之肉類;有些植物食物,如石榴、蕃薯、紅蘿蔔、某些豆類……等含有和女性荷爾蒙有關的植物荷爾蒙(如異黃酮),亦應避開。
以高纖、低脂、低糖、素食為主的飲食療法對於肌瘤有減少流血及疼痛的作用,且可使肌瘤纖維縮小。
正確健康的飲食對於情緒有正面影響,病情自然會有改善;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是健康的基礎。
在「正常化」生活與飲食期間,要隨時密切觀察肌瘤的大小,至少每二、三個月內診或超音波掃描一次,並注意症狀的輕重,看肌瘤是否有變化。
二、傳統的中醫療法:由於氣滯或血瘀引起本症,加上肌瘤(或稱石瘕)是實症,但長期失血故血氣衰,引起陽虛;故其治療是辨證施治,最常使用者是加味桂枝茯苓湯、桃核承氣湯……等類的驅瘀血劑,這些對於小肌瘤有其療效,若有氣血虛者,可先服十全大補湯糾正貧血,之後繼服其他活血化瘀方劑。
三、西醫藥物療法:是針對女性荷爾蒙的拮抗作用。
若在四十多歲以上,月經量較多而肌瘤不大的患者可用男性荷爾蒙治療,大量的男性荷爾蒙能抵抗女性荷爾蒙,使子宮內膜萎縮而減少出血,出血時可施予男性荷爾蒙注射或口服連續給藥,但劑量要控制得宜,以免引起男性化現象。
使用黃體酮素也可對抗女性荷爾蒙的作用,使肌瘤縮小或控制使它不再變大,直到停經時,肌瘤可自然萎縮。
近年,有一種稱為性釋素協同劑(LH-RHa)的藥物,可控制肌瘤的大小,它的作用是會使真正的腦內促性腺激素無法使腦下垂體的接受器活動,以釋放黃體化激素,進而卵巢不受刺激,無法製造女性荷爾蒙,於是肌瘤就縮小,三個月內可縮小一半。
這種藥物是製造人為的「停經狀態」,因此就會有更年期的症狀(如熱潮紅),其次要注意的是一停止服藥,肌瘤就會長回去;但是若長期服用,可能就會有副作用。
性釋素協同劑有注射及噴鼻式兩種。
有巨大肌瘤的病患,在開刀前可先使用此藥物,使肌瘤縮小,可將原本子宮切除術改為肌瘤摘除術,而保存子宮,維持生殖功能。
四、其他療法:除了前述的飲食自然療法及藥物療法外,尚有許多的另類療法,包括意念觀想及冥想的自療法、氣功、能量療法、斷食療法……各種祕方、密法等,皆有其理論基礎,部分的療法亦值得期待。
五、外科手術療法:子宮肌瘤快速地生長到很大,造成立即且明顯的症狀時,開刀是合理的選擇。
大量的出血、壓迫的疼痛症狀、因肌瘤變性或肌瘤蒂扭轉而造成的急性腹痛、經前述的各種療法達數(三到六)個月仍無效且繼續快速生長者……等,皆宜以外科處理。
停經後的卵巢仍具有一定的功能,以分泌男性荷爾蒙為主,這些荷爾蒙或直接利用,或於腺外轉化為雌酮,對穩定植物神經系統及調節代謝均有幫助,故五十歲以內的婦女在做子宮切除術時,應盡量保留雙側或單側的正常卵巢為宜。
由於子宮切除對女性心理的挫折感很大,會造成術後的併發症、沮喪、憂鬱……等,並且害怕未來的性生活以及自身的女性化疑問,以上的問題都必須在手術前先給予心理支持及深入討論,使患者「知後才能不懼」,勇敢面對術後人生,積極生活。
結語
子宮肌瘤是「良性的疾病」,許多女性一輩子並不自知,若一旦被發覺也不用擔憂,只要患者與醫師合作、協調,同時進行前述的生活、飲食原則及各種療法的「整體醫療」觀念,並密切追蹤觀察,有必要時才以外科手術治療。
我的小結論--關於子宮肌瘤
1基本上沒人確切知道為什麼會長肌瘤。萬一你和我一樣長了,就把它當小腿肚的蘿蔔吧!
2在定期追蹤檢查的條件下,可以不必擔心它惡化。事實上惡化的機率不算高。
3不過肌瘤基本上都會退化。當肌瘤開始退化,經期會變長,經血會變多。
(經期超過一週算很長的)
(紅紅來要用一包半算經血多;或一個晚上需要2-3片超長夜用棉片)
4經血多、經血長會造成貧血,頭會痛會暈,也會因為紅紅來只想待在家裡隨時換棉洗屁。這表示嚴重影響日常作息。
5為了以防萬一,肌瘤出現退化表癥,會開始做一堆檢查,確定不是惡性退化。檢查項目包括:
-保守檢查:超音波、彩色都卜勒超音波、腫瘤因子檢測
-積極檢查:子宮鏡(屬於門診手術)、病理切片
6貧血不嚴重可和平相處,就算勉強過關的健康;肌瘤不影響日常生活,也不必為它提心吊膽。
7基本上,肌瘤形成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過量有關。為了減少外源雌激素的攝取,大豆、豆漿、豆腐等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應該適量攝取。(對女生好的那些東西,都要適可而止的食用就好,膠囊類的純化營養補充劑就敬謝不敏了!)
8不吃雞肉。雞吃太多補藥「長大」了,那些補藥會讓小雞快快長大,也會讓肌瘤快快長大。
9不吃黃魚與蜂膠,這二樣都會讓腫瘤快快長大。
記錄於2010年彩色都卜勒檢查之後
2在定期追蹤檢查的條件下,可以不必擔心它惡化。事實上惡化的機率不算高。
3不過肌瘤基本上都會退化。當肌瘤開始退化,經期會變長,經血會變多。
(經期超過一週算很長的)
(紅紅來要用一包半算經血多;或一個晚上需要2-3片超長夜用棉片)
4經血多、經血長會造成貧血,頭會痛會暈,也會因為紅紅來只想待在家裡隨時換棉洗屁。這表示嚴重影響日常作息。
5為了以防萬一,肌瘤出現退化表癥,會開始做一堆檢查,確定不是惡性退化。檢查項目包括:
-保守檢查:超音波、彩色都卜勒超音波、腫瘤因子檢測
-積極檢查:子宮鏡(屬於門診手術)、病理切片
6貧血不嚴重可和平相處,就算勉強過關的健康;肌瘤不影響日常生活,也不必為它提心吊膽。
7基本上,肌瘤形成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過量有關。為了減少外源雌激素的攝取,大豆、豆漿、豆腐等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應該適量攝取。(對女生好的那些東西,都要適可而止的食用就好,膠囊類的純化營養補充劑就敬謝不敏了!)
8不吃雞肉。雞吃太多補藥「長大」了,那些補藥會讓小雞快快長大,也會讓肌瘤快快長大。
9不吃黃魚與蜂膠,這二樣都會讓腫瘤快快長大。
記錄於2010年彩色都卜勒檢查之後
經陰道彩色超聲檢測子宮肌瘤80例分析
文章來源::經陰道彩色超聲檢測子宮肌瘤80例分析
子宮肌瘤屬良性腫瘤,與正常子宮肌壁相比較顯示了豐富的彩色血流。子宮肌瘤的彩色血流顯像可分為四種類型:
(1)無彩色血流顯示,見於肌瘤合并鈣化呈強回聲者;
(2)彩色血流顯示較豐富(呈星狀分布),見於超聲顯像回聲略強而肌瘤小於2 cm者;
(3)彩色血流顯示豐富(呈網狀分布)見于超聲顯像回聲略強而肌瘤大于4 cm者;
(4)彩色血流顯示極為豐富(充填整個瘤體呈彩球狀),見于超聲顯像回聲略低的黏膜下肌瘤和闊韌帶肌瘤。
子宮肌瘤的大小與子宮動脈增粗程度有密切關系。巨大肌瘤可見子宮動脈旁段增粗。血供豐富,有時可見團狀彩色血流,可能與子宮動脈增粗、縮短、迂曲之故。瘤體大小與肌瘤變性關係不大,但變性與血管關係密切,當肌瘤中心壞死,則見瘤體周圍血管增多,而中心血管稀少,甚至看不到血管,資料表明,任何體內腫瘤形成都與新生血管形成有關,這些新形成的血管其特點為管壁薄,則表現為低阻力波形。超聲多普勒能准確地評估血流的特點,有助於臨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子宮肌瘤屬良性腫瘤,與正常子宮肌壁相比較顯示了豐富的彩色血流。子宮肌瘤的彩色血流顯像可分為四種類型:
(1)無彩色血流顯示,見於肌瘤合并鈣化呈強回聲者;
(2)彩色血流顯示較豐富(呈星狀分布),見於超聲顯像回聲略強而肌瘤小於2 cm者;
(3)彩色血流顯示豐富(呈網狀分布)見于超聲顯像回聲略強而肌瘤大于4 cm者;
(4)彩色血流顯示極為豐富(充填整個瘤體呈彩球狀),見于超聲顯像回聲略低的黏膜下肌瘤和闊韌帶肌瘤。
子宮肌瘤的大小與子宮動脈增粗程度有密切關系。巨大肌瘤可見子宮動脈旁段增粗。血供豐富,有時可見團狀彩色血流,可能與子宮動脈增粗、縮短、迂曲之故。瘤體大小與肌瘤變性關係不大,但變性與血管關係密切,當肌瘤中心壞死,則見瘤體周圍血管增多,而中心血管稀少,甚至看不到血管,資料表明,任何體內腫瘤形成都與新生血管形成有關,這些新形成的血管其特點為管壁薄,則表現為低阻力波形。超聲多普勒能准確地評估血流的特點,有助於臨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Gynecologic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婦科彩色都卜勒超音波
婦科彩色都卜勒超音波
資料來源1::Gynecologic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資料來源2::超音波工作規範
彩色超音波的發展迄今約有25年歷史,而其發展速度及運用到產科、婦科作為診斷工具日形重要。超音波探頭(transducer)上晶體(crystal)所發出的音波碰到移動的物體後及彈回探頭時產生頻率改變(frequency shift or doppler shift),這些doppler shift經公式換算後即可用以計算血管內的血流變化情形,並測知血管阻力係數。 folkmann 1974年提出tumor內的新生血管理論(neovascularization theory)中表示腫瘤依其快速的生成所需其內血管密度異常增加,並且腫瘤內的血管內之肌肉層(muscular layer)及彈力纖維(elastic fiber )較薄使得血管阻力較一般血管小,這樣的理論引發了彩色超音波於手術前預測卵巢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廣泛研究。依這些研究結果再度推廣到子宮內膜癌及trophoblastic tumor之上。
在討論這些研究之前以下幾個用以描述阻力係數的名詞必須先了解:
目前以ovarian cancer和endometrial cancer的應用最為常見,簡述於下:
1. Real-time sonography: 在一般實時間的超音波檢查中,若出現septum、solid part、papillary growth及ascites等,必須懷疑惡性病變的可能性。
2. Color Doppler (尤其是septum和solid part上)並計算PI、RI用以推測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數據如下:
PI < 1.0: accuracy of diagnosis is 95.8% (kawai M. OB. Gyn 1992;79:163-7)。
RI < 0.4: accuracy of diagnosis is 99.3% (kurjak A. Br. Med J 1990;300-330)。
* 測量時以transvaginal sonography比transaldomial sonography為優,因transvaginal sonography probe距離腫瘤較近,放大位倍率較高,且probe較不會因為病人的呼吸運動而移動,一般而言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只用於無性行為之病患。
Endometrial Cancer(子宮內膜癌) :
1. Menopausal women:
面對postmenopausal vaginal bleeding的病患,先作real-tine sonography (transvaginal)看子宮內膜的厚度,若≦0.5公分,則其為endometrial cancer的機會幾乎沒有;若>0.5公分,則應進一步作彩色超音波,子宮鏡後作Fr D&C + Cx Bx。
2. Endometrial cancer的finding: Endometrial echogenic shadow:
根據kurjak於1994的report,以RI < 0.4作診斷其正確率可達90%以上。Loss of subendometrial halo zone: 內膜下的echoluscent zone如果消失經常表示有myometrial invasion。Myometrium shadow: 以myometrium內之heterogenous echo可以看出myometrial invasion依Shipley及Karlsson等人的研究正確性也可達85%。
-------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Power imaging 超音波從二次大戰開始發展。從最初像一個房間大的聲納,進步到最小甚至可手提如電腦顯示器般大小的小金剛超音波(住院醫師喜愛的暱稱)。影像的發展也從M-mode進步到近十年前開始的平面(two-dimensional)灰階(gray scale)之實時間(real time)超音波或稱為B-mode的影像來診斷子宮及卵巢之形態學上的改變。超音波診斷的方式也從腹部超音波進展至更接近診斷目標如卵巢及子宮的陰道超音波。
然而B-mode只能完美的顯示偵測物形態學的變化,確無法顯現血流,血管異常,及血液動力學上的變化。換句話說也就是無法顯示偵測物生理學或病理學上的變化。有了彩色杜普勒超音波(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能量呈像超音波(Power imaging)之後,偵測物的血流能被迅速的評估,血管的存在與否及血流的方向也同步的顯示於銀幕之上。其他更精細的資訊如血流速度及組織器官的灌流(perfusion)等也能輕鬆的得知。得知血流供應及器官灌流對超音波非侵襲性的診斷骨盆腔器官病變造成了重大的影響,也增加超音波診斷的範圍與角色。
從此,有B-mode完美的顯示偵測物的超音波形態後,再加上彩色杜普勒超音波(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能量呈像超音波(Power imaging)顯示偵測物的血管及血流資訊,讓無侵襲性的超音波診斷腹部腫瘤進入一新的境界,更能準確的分辨腹部腫瘤的良惡性,及更確實的於手術前就鑑別診斷出各類腹部腫瘤。並讓病人能因此接受更適當的手術方式。當然其中也包括子宮肌腺瘤與子宮肌瘤之區分診斷。除此之外,對接受人工生殖科技的病人,我們利用彩色杜普勒超音波(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能量呈像超音波(Power imaging)於月經期間就能判斷出腔室卵泡(antral follicle)的數目(1,2),能預先知道病人的卵巢餘量(ovarian reserve)及接受排卵刺激藥物後,病人可能的卵巢反應及可能的取卵數目。當然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更能提早判斷以避免卵巢過度刺激。
資料來源1::Gynecologic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資料來源2::超音波工作規範
彩色超音波的發展迄今約有25年歷史,而其發展速度及運用到產科、婦科作為診斷工具日形重要。超音波探頭(transducer)上晶體(crystal)所發出的音波碰到移動的物體後及彈回探頭時產生頻率改變(frequency shift or doppler shift),這些doppler shift經公式換算後即可用以計算血管內的血流變化情形,並測知血管阻力係數。 folkmann 1974年提出tumor內的新生血管理論(neovascularization theory)中表示腫瘤依其快速的生成所需其內血管密度異常增加,並且腫瘤內的血管內之肌肉層(muscular layer)及彈力纖維(elastic fiber )較薄使得血管阻力較一般血管小,這樣的理論引發了彩色超音波於手術前預測卵巢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廣泛研究。依這些研究結果再度推廣到子宮內膜癌及trophoblastic tumor之上。
在討論這些研究之前以下幾個用以描述阻力係數的名詞必須先了解:
目前以ovarian cancer和endometrial cancer的應用最為常見,簡述於下:
1. Real-time sonography: 在一般實時間的超音波檢查中,若出現septum、solid part、papillary growth及ascites等,必須懷疑惡性病變的可能性。
2. Color Doppler (尤其是septum和solid part上)並計算PI、RI用以推測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數據如下:
PI < 1.0: accuracy of diagnosis is 95.8% (kawai M. OB. Gyn 1992;79:163-7)。
RI < 0.4: accuracy of diagnosis is 99.3% (kurjak A. Br. Med J 1990;300-330)。
* 測量時以transvaginal sonography比transaldomial sonography為優,因transvaginal sonography probe距離腫瘤較近,放大位倍率較高,且probe較不會因為病人的呼吸運動而移動,一般而言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只用於無性行為之病患。
Endometrial Cancer(子宮內膜癌) :
1. Menopausal women:
面對postmenopausal vaginal bleeding的病患,先作real-tine sonography (transvaginal)看子宮內膜的厚度,若≦0.5公分,則其為endometrial cancer的機會幾乎沒有;若>0.5公分,則應進一步作彩色超音波,子宮鏡後作Fr D&C + Cx Bx。
2. Endometrial cancer的finding: Endometrial echogenic shadow:
根據kurjak於1994的report,以RI < 0.4作診斷其正確率可達90%以上。Loss of subendometrial halo zone: 內膜下的echoluscent zone如果消失經常表示有myometrial invasion。Myometrium shadow: 以myometrium內之heterogenous echo可以看出myometrial invasion依Shipley及Karlsson等人的研究正確性也可達85%。
-------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Power imaging 超音波從二次大戰開始發展。從最初像一個房間大的聲納,進步到最小甚至可手提如電腦顯示器般大小的小金剛超音波(住院醫師喜愛的暱稱)。影像的發展也從M-mode進步到近十年前開始的平面(two-dimensional)灰階(gray scale)之實時間(real time)超音波或稱為B-mode的影像來診斷子宮及卵巢之形態學上的改變。超音波診斷的方式也從腹部超音波進展至更接近診斷目標如卵巢及子宮的陰道超音波。
然而B-mode只能完美的顯示偵測物形態學的變化,確無法顯現血流,血管異常,及血液動力學上的變化。換句話說也就是無法顯示偵測物生理學或病理學上的變化。有了彩色杜普勒超音波(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能量呈像超音波(Power imaging)之後,偵測物的血流能被迅速的評估,血管的存在與否及血流的方向也同步的顯示於銀幕之上。其他更精細的資訊如血流速度及組織器官的灌流(perfusion)等也能輕鬆的得知。得知血流供應及器官灌流對超音波非侵襲性的診斷骨盆腔器官病變造成了重大的影響,也增加超音波診斷的範圍與角色。
從此,有B-mode完美的顯示偵測物的超音波形態後,再加上彩色杜普勒超音波(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能量呈像超音波(Power imaging)顯示偵測物的血管及血流資訊,讓無侵襲性的超音波診斷腹部腫瘤進入一新的境界,更能準確的分辨腹部腫瘤的良惡性,及更確實的於手術前就鑑別診斷出各類腹部腫瘤。並讓病人能因此接受更適當的手術方式。當然其中也包括子宮肌腺瘤與子宮肌瘤之區分診斷。除此之外,對接受人工生殖科技的病人,我們利用彩色杜普勒超音波(Color Doppler sonography)及能量呈像超音波(Power imaging)於月經期間就能判斷出腔室卵泡(antral follicle)的數目(1,2),能預先知道病人的卵巢餘量(ovarian reserve)及接受排卵刺激藥物後,病人可能的卵巢反應及可能的取卵數目。當然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更能提早判斷以避免卵巢過度刺激。
超聲診斷在婦科
資料來源::超聲診斷在婦科
For optimum ultrasonographic visualization, certain mechanical, physical, and ultrasonographic principles must be understood. The quality of an image ultimately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resolution. In general, the closer the transducer tip is to the imaging target, the greater the resolution, and, therefore, the clearer the image. Every effort must be made to avoid interference with transmission of ultrasonographic energy.11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itudinal (sagittal), cross-sectional (axial), and coronal anatomy of the pelvis is necessary for optimal image interpretation. Whereas scanning planes for transabdominal scanning are classically described as sagittal, axial, and oblique, the transvaginal approach offers the additional coronal scanning plane.12,13 Accurate orientation is a necessity for the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of pelvic imaging. Because much of the imaging is performed with the use of “organ-specific” planes, the practitioner must be aware of the scanning orientation to achieve an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ndings noted on the image.13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need for close approximation of the imaging target by the transducer, realiz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is influenced by the frequency of the transducer,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and image processing. For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se imaging principles, the reader is referred to standard texts on ultrasonography.
--------------
Leiomyoma.
Uterine enlargement that is not caused by pregnancy most often is a result of uterine leiomyomata. Uterine leiomyomata represent proliferations of smooth muscle and are benign neoplasms. Leiomyomata are classified by their location as subserous, intramural, or submucous. Ultrasonographically, leiomyomata exhibit poor sound transmission because much of the sonic energy is attenuated by the solid consistency of the mass. Uterine contour irregular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nsistent findings44; however, a variety of findings may occur.45 Ultrasonography offers the potential of measuring uterine leiomyomata in patients in whom a conservative or nonsurgical management plan is initiated46 (Figs. 22 and 23). In addition, ultrasonography may detect early signs of degeneration or calcification of uterine leiomyomata. The effect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suppression of uterine leiomyomata is easily monitored by ultrasonography. Occasionally, leiomyomata may undergo degeneration and mimic other cystic pelvic masses.47,48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不是懷孕所引起的子宮擴大的現象。 子宮肌瘤是平滑肌增生的良性腫瘤。 肌瘤按它們的位置,可以分類為子宮漿膜下肌瘤、子宮壁內肌瘤,或子宮粘膜下肌瘤。
在超音波診斷上,因為固體物質導致聲波能量的消弱(譯者注:子宮肌瘤為平滑肌組成,屬於固體物質,而不似一般妊娠超音波時羊水的液體狀態),因而呈現的回傳音量少,常見的診斷發現是子宮外觀輪廓呈現不整齊狀,然而也可能出現其它不同的診斷發現。超音波檢查可以用於判斷有子宮肌瘤的人,是否具備足夠條件,可以進行不需動手術、保守的身體管理計劃。除此之外,超音波檢查也可以偵測子宮肌瘤退化或鈣化的早期癥兆。藉由超音波檢查,極容易發現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對子宮肌瘤的影響。偶爾,子宮肌瘤會惡化或成為其它類似骨盆腔的囊性腫塊。
For optimum ultrasonographic visualization, certain mechanical, physical, and ultrasonographic principles must be understood. The quality of an image ultimately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resolution. In general, the closer the transducer tip is to the imaging target, the greater the resolution, and, therefore, the clearer the image. Every effort must be made to avoid interference with transmission of ultrasonographic energy.11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itudinal (sagittal), cross-sectional (axial), and coronal anatomy of the pelvis is necessary for optimal image interpretation. Whereas scanning planes for transabdominal scanning are classically described as sagittal, axial, and oblique, the transvaginal approach offers the additional coronal scanning plane.12,13 Accurate orientation is a necessity for the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of pelvic imaging. Because much of the imaging is performed with the use of “organ-specific” planes, the practitioner must be aware of the scanning orientation to achieve an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ndings noted on the image.13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need for close approximation of the imaging target by the transducer, realiz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is influenced by the frequency of the transducer,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and image processing. For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se imaging principles, the reader is referred to standard texts on ultrasonography.
--------------
Leiomyoma.
Uterine enlargement that is not caused by pregnancy most often is a result of uterine leiomyomata. Uterine leiomyomata represent proliferations of smooth muscle and are benign neoplasms. Leiomyomata are classified by their location as subserous, intramural, or submucous. Ultrasonographically, leiomyomata exhibit poor sound transmission because much of the sonic energy is attenuated by the solid consistency of the mass. Uterine contour irregular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nsistent findings44; however, a variety of findings may occur.45 Ultrasonography offers the potential of measuring uterine leiomyomata in patients in whom a conservative or nonsurgical management plan is initiated46 (Figs. 22 and 23). In addition, ultrasonography may detect early signs of degeneration or calcification of uterine leiomyomata. The effect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suppression of uterine leiomyomata is easily monitored by ultrasonography. Occasionally, leiomyomata may undergo degeneration and mimic other cystic pelvic masses.47,48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不是懷孕所引起的子宮擴大的現象。 子宮肌瘤是平滑肌增生的良性腫瘤。 肌瘤按它們的位置,可以分類為子宮漿膜下肌瘤、子宮壁內肌瘤,或子宮粘膜下肌瘤。
在超音波診斷上,因為固體物質導致聲波能量的消弱(譯者注:子宮肌瘤為平滑肌組成,屬於固體物質,而不似一般妊娠超音波時羊水的液體狀態),因而呈現的回傳音量少,常見的診斷發現是子宮外觀輪廓呈現不整齊狀,然而也可能出現其它不同的診斷發現。超音波檢查可以用於判斷有子宮肌瘤的人,是否具備足夠條件,可以進行不需動手術、保守的身體管理計劃。除此之外,超音波檢查也可以偵測子宮肌瘤退化或鈣化的早期癥兆。藉由超音波檢查,極容易發現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對子宮肌瘤的影響。偶爾,子宮肌瘤會惡化或成為其它類似骨盆腔的囊性腫塊。
都卜勒彩色超音波檢查肌瘤的問題列表
請教了一些醫改會及護士朋友
他們給的建議是,自己做完功課,並把問題列表
在檢查完後、看報告時(二個可能是不同醫生),
可以快速提問,讓病人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會面的瞭解。
醫生也不見得是不願意說,
他們不清楚病人可以或願意理解多少。
所以我接受了朋友的建議,
把自我假設狀況,整理問題,並且在檢查後、看報告時勇於發問。
以下是我檢查前的自我列表,
有些問題,在google文章時就已經得到答案,那就不必問醫生了,
但有些問題,就一定是彩照超音波、甚至子宮鏡後切片才會知道的,
別忘了勇敢問醫生,也不要羞於詢問第二意見。
最後,祝每個姐姐妹妹們健健康康,紅紅不再如潮水。
--------------------------------------
-肌瘤有一個或多個?
-屬於哪種肌瘤(漿膜下/黏膜下/肌壁間)?位置?(近子宮頸或輸卵管)
-彩色超音波結果,
有無不正常血液循環?(有無合併子宮內膜增生、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
有→代表的意義:不正常血液循環對肌瘤的影響?其它可能性?
無→代表的意義:肌瘤未來的發展?
-血液檢查結果:
有無貧血?
腫瘤因子?(腔腫瘤標記CA199篩檢?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異位CA125篩檢?)
ca199<34.6u/ml為正常→偏高者可能患胰臟癌、胃癌、大腸宜腸癌、膽管癌、
黏液型卵巢癌、子宮腺癌、子宮內膜異位症。不適用於篩檢,適用於追蹤腫瘤有無復發。
ca125<35u/ml為正常→ca125<22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腫瘤、胰臟癌、乳癌,
大腸癌或肺癌。良性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腺肌症、月經、妊娠的第一期、
骨盆腔炎症、某些子宮肌瘤。 http://w3.tyh.com.tw/htm/epaper/0081/medicalnews1.htm
-肌瘤退化是否為惡性變性?
是→何種退化?維持正常生活的可能做法?(積極做法、消極做法)
否→與之共存的方法?(飲食、作息、是否建議中醫調養)
→留意觀察的臨床症狀?(目前觀察到白帶增多、經期長約一週)
-肌瘤持續退化的可能性?(四或五種肌瘤退化的狀況)
-其它肌瘤表癥的解決方法:
。經期長→有無藥物調整可能?
。貧血→除手術摘除腫瘤,有無其它消極療法?
。白帶→注意清潔外的其它處理方法?
-貧血的原因:經期長、經血量多
-白帶多的原因:肌瘤退化後,肌瘤內部結締組織流出
-經血多的原因:合併內膜增生(因為雌激素↑所致,相同原因導致產生肌瘤)
-經期長的原因:
他們給的建議是,自己做完功課,並把問題列表
在檢查完後、看報告時(二個可能是不同醫生),
可以快速提問,讓病人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會面的瞭解。
醫生也不見得是不願意說,
他們不清楚病人可以或願意理解多少。
所以我接受了朋友的建議,
把自我假設狀況,整理問題,並且在檢查後、看報告時勇於發問。
以下是我檢查前的自我列表,
有些問題,在google文章時就已經得到答案,那就不必問醫生了,
但有些問題,就一定是彩照超音波、甚至子宮鏡後切片才會知道的,
別忘了勇敢問醫生,也不要羞於詢問第二意見。
最後,祝每個姐姐妹妹們健健康康,紅紅不再如潮水。
--------------------------------------
-肌瘤有一個或多個?
-屬於哪種肌瘤(漿膜下/黏膜下/肌壁間)?位置?(近子宮頸或輸卵管)
-彩色超音波結果,
有無不正常血液循環?(有無合併子宮內膜增生、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
有→代表的意義:不正常血液循環對肌瘤的影響?其它可能性?
無→代表的意義:肌瘤未來的發展?
-血液檢查結果:
有無貧血?
腫瘤因子?(腔腫瘤標記CA199篩檢?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異位CA125篩檢?)
ca199<34.6u/ml為正常→偏高者可能患胰臟癌、胃癌、大腸宜腸癌、膽管癌、
黏液型卵巢癌、子宮腺癌、子宮內膜異位症。不適用於篩檢,適用於追蹤腫瘤有無復發。
ca125<35u/ml為正常→ca125<22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腫瘤、胰臟癌、乳癌,
大腸癌或肺癌。良性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腺肌症、月經、妊娠的第一期、
骨盆腔炎症、某些子宮肌瘤。 http://w3.tyh.com.tw/htm/epaper/0081/medicalnews1.htm
-肌瘤退化是否為惡性變性?
是→何種退化?維持正常生活的可能做法?(積極做法、消極做法)
否→與之共存的方法?(飲食、作息、是否建議中醫調養)
→留意觀察的臨床症狀?(目前觀察到白帶增多、經期長約一週)
-肌瘤持續退化的可能性?(四或五種肌瘤退化的狀況)
-其它肌瘤表癥的解決方法:
。經期長→有無藥物調整可能?
。貧血→除手術摘除腫瘤,有無其它消極療法?
。白帶→注意清潔外的其它處理方法?
-貧血的原因:經期長、經血量多
-白帶多的原因:肌瘤退化後,肌瘤內部結締組織流出
-經血多的原因:合併內膜增生(因為雌激素↑所致,相同原因導致產生肌瘤)
-經期長的原因:
子宮肌瘤的新發現
子宮肌瘤的新發現
文章來源::柳營奇美醫院婦產部主任 黃順賢
子宮肌瘤為一婦女常見的疾病,偶爾會引起健康及生育的嚴重問題而必須實施手術治療, 如經血過多導致貧血、壓迫膀胱引起頻尿、壓迫子宮腔引起不孕。有時為取出巨大肌瘤並保留子宮,我們會於術前幾個月給與病患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agonist這類藥物,如柳菩林(Leuplin depot),使腫瘤縮小,以幫助手術的進行。
肌瘤接受GnRH agonist治療後腫瘤縮小的可能原因有1)細胞死亡(經由細胞凋亡或細胞壞死), 2) 細胞萎縮,3) 組織結疤反應。於1997年我們發現經GnRH agonist治療後可能會引發子宮肌瘤細胞DNA 的損傷。之後又發現GnRH agonist治療後之女性賀爾蒙減少可能是此DNA損傷的原因之一。
承續之前的研究,我們探討細胞死亡於GnRH agonist治療後腫瘤縮小的角色,2002年我們發現細胞凋亡於此方面並不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除凋亡細胞並未增加外,許多促進細胞凋亡的因子會隨治療而降低,並且Bcl-2-- 重要之對抗細胞凋亡的因子,仍舊維持高濃度。之後我們發現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於治療後會上升,而此一反應與DNA 損傷的修復有關。且因子宮肌瘤的血流供給特殊,主要分布於腫瘤週邊,當肌瘤細胞因GnRH agonist治療導致血流減少後,腫瘤中央部位的組織最易受到缺血性傷害而致DNA 損傷,進而起動修補反應。PARP是DNA 損傷的修復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反應脢,但是修補的過程是耗能耗ATP的。當子宮肌瘤細胞因缺血而導致嚴重DNA 損傷後,細胞會因缺乏ATP進而產生細胞壞死,而此種細胞死亡形式與腫瘤的萎縮有關。這是一個嶄新的理論。此一理論,或可用以說明何以停經後肌瘤停止生長並逐漸萎縮的機制。於此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們正探討GnRH agonist治療後子宮肌肉細胞萎縮的機制。我們希望為子宮肌瘤藥物治療提供了全新的分子生物方面的機制說明。
子宮肌瘤之補充說明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 35~50歲。據資料統計,30歲以上婦女約30%發生子宮肌瘤,但多數患者因肌瘤小、無症狀,而未能發現,臨床上報 告肌瘤發生率僅在 4~11%之間。
子宮肌瘤的病因
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體內雌激素過高,長期受雌激素刺激有關。理由:
(一)偶見於初潮後婦女,多見於中年婦女,停經後肌瘤多停止生長並逐漸萎縮;
(二)肌瘤多併發子宮內膜增生;
(三)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患者常合併子宮肌瘤;
(四)妊娠時雌激素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長。
子宮肌瘤的分類
肌瘤原發於子宮肌層,當繼續增大時可向不同方向發展,根據肌瘤所在子宮的不同部位,而分為以下幾類:
1.肌壁間肌瘤 (Intramural type)
肌瘤位於肌壁內,周圍均為肌層所包圍,初發病時多為此類肌瘤,故最常見,約占 60~70%。
2.漿膜下肌瘤 (Subserosal type)
肌壁間肌瘤向漿膜而發展,並突出於子宮表面,與漿膜層直接接觸,約占 20%。如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即為闊韌帶內肌瘤。
3.粘膜下肌瘤 (Submucosal type)
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於子宮腔內,與粘膜層直接接觸,約占 10%。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並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於陰道內。
4.子宮頸肌瘤 (Cervical type)
較少見,肌瘤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頓於盆腔內,產生壓迫症狀, 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
子宮肌瘤的發展
由於肌瘤的血流供應主要位於週邊,當生長較快,當供血不良時,可以發生不同變性。肌瘤愈大,缺血愈嚴重,則繼發變性愈多。 如:
(1)透明變性(玻璃樣變)(hyaline degeneration)
因肌瘤生長迅速,造成相對供血不足,使部分組織水腫變軟,旋渦狀結構消失,代之以均勻的透明樣物質,巨檢時易與肉瘤變性相混淆,顯微鏡下看不到細胞結構,病變部分為無結構的均勻伊紅色區域。
(2)囊性變性 (cystic degeneration)
為透明變性進一步發展所致,在透明變性的基礎上供血不足,使變性區域內組織液化,形成內含膠凍樣或透明液體之囊腔,整個肌瘤質軟如囊腫。
(3)壞死性變性 (necrotic
由於瘤蒂扭轉或重度感染而形成,肌瘤中央部位距供血較遠,最易發生壞死。組織呈灰黃色,柔軟而脆,也可形成小腔隙。
(4)脂肪變性 (fatty degeneration )
常在透明變性後期或壞死後發生,也可能肌瘤間質化生而形成脂肪組織。
(5)紅色樣變性(red degeneration)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肌瘤壞死,多見於單一較大的壁間肌瘤,常發生於妊娠或產褥期,可能與局部組織缺血、梗死、瘀血、血栓阻塞,而致局部組織出血、溶血有關,使血液滲入瘤體,肉眼見肌瘤呈紅色,似生牛肉狀,完全失去原旋渦狀結構。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典型症狀為月經過多與繼發貧血,也有一些患者可無自覺症狀。肌瘤的症狀一般與肌瘤生長部位、大小有密切關係。
(一)月經增多
多發生於粘膜下及肌壁間肌瘤,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 收縮,並影響血循環而使內膜充血。由於長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二)下腹部腫塊
當漿膜下或壁間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時,患者多能自己觸及腫塊而去醫院就診,可伴有下墜感。
(三)壓迫症狀
位於子宮體下部及子宮頸的肌瘤,如嵌頓於盆腔內,可壓迫盆腔組織及神經,引起下腹墜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後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 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四)疼痛
比較少見,除因盆腔神經受壓有疼痛外,帶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宮腔內引起宮縮而產生疼痛,當肌瘤阻塞宮頸管,妨礙經血外流,可引起痛經。當帶蒂的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或發生於妊娠期子宮肌瘤紅色變性或感染時,均可引起較劇烈之腹痛。
(五)對妊娠及分娩的影響
漿膜下肌瘤一般不影響受孕,當位於子宮角的壁間肌瘤壓迫輸卵管間質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宮內膜感染,肌瘤併發子宮內膜增生時,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時可因供血不足或子宮腔變窄而妨礙胎兒發育,引起流產及早產。當妊娠足月時,尚可因宮腔變形至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礙宮縮,引起難產及產後出血等。
子宮肌瘤的診斷
(一)病史
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下腹部腫塊史等。
(二)婦科檢查
發現子宮不規則增大或均勻性增大,如漿膜下肌瘤在子宮表面可捫及單個或數個結節狀突起,質硬;粘膜下肌瘤有時可使子宮口開大,並通過宮口觸到子宮腔內肌瘤的下端;如懸垂於陰道內,可看到瘤體並觸摸到其蒂部。
(三)輔助檢查
較小的肌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僅靠婦科檢查診斷比較困難。 超音波檢查可以較明確顯示肌瘤大小及部位, 是診斷子宮肌瘤主要手段之一。 診斷一般無困難。對肌瘤增長速或停經後仍繼續增大,由硬變軟者,應考慮有惡性病變之可能。
子宮肌瘤的治療
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肌瘤大小、生育情況及全身健康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慮後再作決定。一般採取下列不同治療措施。
(一)觀察
對肌瘤小於妊娠 8周,無明顯症狀或近停經期婦女子宮小於妊娠12周大小,月經正常,無壓迫症狀者可暫時觀察。每3個月復查一次,一般在停經後肌瘤可逐漸萎縮。在觀察期間發現肌瘤增大或症狀明顯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二)藥物治療
對月經量多而子宮增大約 8周妊娠大小患者,在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癌後,可採用黃體激素治療。黃體激素有對抗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萎縮,使子宮肌肉層及血管平滑肌收縮,減少出血量之作用。
(三)手術治療
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明顯,肌瘤較大,合併貧血及生長迅速者,應考慮治療。
1.肌瘤剜除術 (Myomectomy)
適於年輕並希望生育的患者。無論漿膜下、肌壁間,甚至粘膜下肌瘤均可經腹剜除,保留子宮;脫出至陰道內的帶蒂粘膜下肌瘤可經陰道將蒂切斷,殘端縫紮。
2.子宮切除術 (Hysterectomy)
對年齡較大、症狀明顯,無繼續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應作全子宮切除術、子宮次全 切,經陰道子宮切除術。年齡在 50歲左右可保留一側正常卵巢以維持其內分泌功能。
文章來源::柳營奇美醫院婦產部主任 黃順賢
子宮肌瘤為一婦女常見的疾病,偶爾會引起健康及生育的嚴重問題而必須實施手術治療, 如經血過多導致貧血、壓迫膀胱引起頻尿、壓迫子宮腔引起不孕。有時為取出巨大肌瘤並保留子宮,我們會於術前幾個月給與病患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agonist這類藥物,如柳菩林(Leuplin depot),使腫瘤縮小,以幫助手術的進行。
肌瘤接受GnRH agonist治療後腫瘤縮小的可能原因有1)細胞死亡(經由細胞凋亡或細胞壞死), 2) 細胞萎縮,3) 組織結疤反應。於1997年我們發現經GnRH agonist治療後可能會引發子宮肌瘤細胞DNA 的損傷。之後又發現GnRH agonist治療後之女性賀爾蒙減少可能是此DNA損傷的原因之一。
承續之前的研究,我們探討細胞死亡於GnRH agonist治療後腫瘤縮小的角色,2002年我們發現細胞凋亡於此方面並不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除凋亡細胞並未增加外,許多促進細胞凋亡的因子會隨治療而降低,並且Bcl-2-- 重要之對抗細胞凋亡的因子,仍舊維持高濃度。之後我們發現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於治療後會上升,而此一反應與DNA 損傷的修復有關。且因子宮肌瘤的血流供給特殊,主要分布於腫瘤週邊,當肌瘤細胞因GnRH agonist治療導致血流減少後,腫瘤中央部位的組織最易受到缺血性傷害而致DNA 損傷,進而起動修補反應。PARP是DNA 損傷的修復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反應脢,但是修補的過程是耗能耗ATP的。當子宮肌瘤細胞因缺血而導致嚴重DNA 損傷後,細胞會因缺乏ATP進而產生細胞壞死,而此種細胞死亡形式與腫瘤的萎縮有關。這是一個嶄新的理論。此一理論,或可用以說明何以停經後肌瘤停止生長並逐漸萎縮的機制。於此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們正探討GnRH agonist治療後子宮肌肉細胞萎縮的機制。我們希望為子宮肌瘤藥物治療提供了全新的分子生物方面的機制說明。
子宮肌瘤之補充說明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 35~50歲。據資料統計,30歲以上婦女約30%發生子宮肌瘤,但多數患者因肌瘤小、無症狀,而未能發現,臨床上報 告肌瘤發生率僅在 4~11%之間。
子宮肌瘤的病因
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體內雌激素過高,長期受雌激素刺激有關。理由:
(一)偶見於初潮後婦女,多見於中年婦女,停經後肌瘤多停止生長並逐漸萎縮;
(二)肌瘤多併發子宮內膜增生;
(三)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患者常合併子宮肌瘤;
(四)妊娠時雌激素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長。
子宮肌瘤的分類
肌瘤原發於子宮肌層,當繼續增大時可向不同方向發展,根據肌瘤所在子宮的不同部位,而分為以下幾類:
1.肌壁間肌瘤 (Intramural type)
肌瘤位於肌壁內,周圍均為肌層所包圍,初發病時多為此類肌瘤,故最常見,約占 60~70%。
2.漿膜下肌瘤 (Subserosal type)
肌壁間肌瘤向漿膜而發展,並突出於子宮表面,與漿膜層直接接觸,約占 20%。如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即為闊韌帶內肌瘤。
3.粘膜下肌瘤 (Submucosal type)
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於子宮腔內,與粘膜層直接接觸,約占 10%。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並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於陰道內。
4.子宮頸肌瘤 (Cervical type)
較少見,肌瘤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頓於盆腔內,產生壓迫症狀, 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
子宮肌瘤的發展
由於肌瘤的血流供應主要位於週邊,當生長較快,當供血不良時,可以發生不同變性。肌瘤愈大,缺血愈嚴重,則繼發變性愈多。 如:
(1)透明變性(玻璃樣變)(hyaline degeneration)
因肌瘤生長迅速,造成相對供血不足,使部分組織水腫變軟,旋渦狀結構消失,代之以均勻的透明樣物質,巨檢時易與肉瘤變性相混淆,顯微鏡下看不到細胞結構,病變部分為無結構的均勻伊紅色區域。
(2)囊性變性 (cystic degeneration)
為透明變性進一步發展所致,在透明變性的基礎上供血不足,使變性區域內組織液化,形成內含膠凍樣或透明液體之囊腔,整個肌瘤質軟如囊腫。
(3)壞死性變性 (necrotic
由於瘤蒂扭轉或重度感染而形成,肌瘤中央部位距供血較遠,最易發生壞死。組織呈灰黃色,柔軟而脆,也可形成小腔隙。
(4)脂肪變性 (fatty degeneration )
常在透明變性後期或壞死後發生,也可能肌瘤間質化生而形成脂肪組織。
(5)紅色樣變性(red degeneration)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肌瘤壞死,多見於單一較大的壁間肌瘤,常發生於妊娠或產褥期,可能與局部組織缺血、梗死、瘀血、血栓阻塞,而致局部組織出血、溶血有關,使血液滲入瘤體,肉眼見肌瘤呈紅色,似生牛肉狀,完全失去原旋渦狀結構。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典型症狀為月經過多與繼發貧血,也有一些患者可無自覺症狀。肌瘤的症狀一般與肌瘤生長部位、大小有密切關係。
(一)月經增多
多發生於粘膜下及肌壁間肌瘤,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 收縮,並影響血循環而使內膜充血。由於長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二)下腹部腫塊
當漿膜下或壁間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時,患者多能自己觸及腫塊而去醫院就診,可伴有下墜感。
(三)壓迫症狀
位於子宮體下部及子宮頸的肌瘤,如嵌頓於盆腔內,可壓迫盆腔組織及神經,引起下腹墜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後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 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四)疼痛
比較少見,除因盆腔神經受壓有疼痛外,帶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宮腔內引起宮縮而產生疼痛,當肌瘤阻塞宮頸管,妨礙經血外流,可引起痛經。當帶蒂的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或發生於妊娠期子宮肌瘤紅色變性或感染時,均可引起較劇烈之腹痛。
(五)對妊娠及分娩的影響
漿膜下肌瘤一般不影響受孕,當位於子宮角的壁間肌瘤壓迫輸卵管間質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宮內膜感染,肌瘤併發子宮內膜增生時,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時可因供血不足或子宮腔變窄而妨礙胎兒發育,引起流產及早產。當妊娠足月時,尚可因宮腔變形至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礙宮縮,引起難產及產後出血等。
子宮肌瘤的診斷
(一)病史
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下腹部腫塊史等。
(二)婦科檢查
發現子宮不規則增大或均勻性增大,如漿膜下肌瘤在子宮表面可捫及單個或數個結節狀突起,質硬;粘膜下肌瘤有時可使子宮口開大,並通過宮口觸到子宮腔內肌瘤的下端;如懸垂於陰道內,可看到瘤體並觸摸到其蒂部。
(三)輔助檢查
較小的肌瘤,尤其是粘膜下肌瘤,僅靠婦科檢查診斷比較困難。 超音波檢查可以較明確顯示肌瘤大小及部位, 是診斷子宮肌瘤主要手段之一。 診斷一般無困難。對肌瘤增長速或停經後仍繼續增大,由硬變軟者,應考慮有惡性病變之可能。
子宮肌瘤的治療
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肌瘤大小、生育情況及全身健康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慮後再作決定。一般採取下列不同治療措施。
(一)觀察
對肌瘤小於妊娠 8周,無明顯症狀或近停經期婦女子宮小於妊娠12周大小,月經正常,無壓迫症狀者可暫時觀察。每3個月復查一次,一般在停經後肌瘤可逐漸萎縮。在觀察期間發現肌瘤增大或症狀明顯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二)藥物治療
對月經量多而子宮增大約 8周妊娠大小患者,在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癌後,可採用黃體激素治療。黃體激素有對抗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萎縮,使子宮肌肉層及血管平滑肌收縮,減少出血量之作用。
(三)手術治療
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明顯,肌瘤較大,合併貧血及生長迅速者,應考慮治療。
1.肌瘤剜除術 (Myomectomy)
適於年輕並希望生育的患者。無論漿膜下、肌壁間,甚至粘膜下肌瘤均可經腹剜除,保留子宮;脫出至陰道內的帶蒂粘膜下肌瘤可經陰道將蒂切斷,殘端縫紮。
2.子宮切除術 (Hysterectomy)
對年齡較大、症狀明顯,無繼續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應作全子宮切除術、子宮次全 切,經陰道子宮切除術。年齡在 50歲左右可保留一側正常卵巢以維持其內分泌功能。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
文章來源::醫砭‧沈藥子
別名 uterine leiomyoma, uterine myoma, 子宮平滑肌瘤
【概述】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常見的腫瘤之一。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結締組織纖維僅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所以不能根據結締組織纖維的多少稱為子宮纖維肌瘤(fibromyoma)、肌纖維瘤或纖維瘤。其確切的名稱應為子宮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通稱子宮肌瘤。
【病因學】
迄今為止,子宮肌瘤的病因尚不明瞭。但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證明肌瘤是一種依賴於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如臨床常見於育齡婦女,30~50歲多見,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後肌瘤逐漸縮小。肌瘤患者又常伴卵巢充血、脹大、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提示這與過多雌激素刺激有關。
實際上,肌瘤雌激素依賴性也包括受體。從近年來隨著子宮肌瘤與內分泌的相關研究中,實驗證實肌瘤組織由具有雌激素受體(ER)與孕激素受體(PR),其密度超過周圍正常肌組織。ER、PR隨月經週期而變化。有報導應用外源性激素及克羅米芬後子宮肌瘤增大,抑制或降低性激素水平可防止肌瘤生長,縮小肌瘤及改善臨床症狀,提示肌瘤是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應用拮抗性激素藥物可治療肌瘤,但臨床測定肌瘤病人與無肌瘤婦女周圍血中性激素,兩者間無明顯差異。說明肌瘤的發生與其說與肌瘤病人激素環境有關,不如說是與肌瘤本身局部內分泌環境異常有關。如肌瘤中雌激素濃度比子宮肌的高;肌瘤附近子宮內膜增生度高等。受體情況亦然,肌瘤中E2R(雌二醇受體)及PR含量均比子宮肌高。
從組織發生來看,早就有子宮肌瘤細胞源於子宮肌、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如未成熟的成肌細胞,但後者在組織學上尚未明確概念。組織學研究發現生長時間不長的微小子宮肌瘤,不但有富含肌絲的成熟平滑肌細胞,而且也發現在胎兒子宮見到的未成熟平滑肌細胞。表明人類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來自未分化間葉細胞向平滑肌細胞的分化過程。多發性子宮肌瘤可能是由於起源細胞在子宮肌層內多灶潛伏。這種未分經的間葉細胞是肌瘤原始細胞,是胚胎期具有多分化功能的細胞。它具有生物學媒體,依賴雌激素增殖,靠孕酮分化、肥大。進入性成熟期後,殘存於肌層的未分化間葉細胞和未成熟的平滑肌細胞,在雌、孕激素週期作用下出現自身連續性(self-perpetuating)增殖、分化及肥大過程,在長時間內反覆進行,直至形成肌瘤。
【病理改變】
典型的子宮肌瘤是一個實質性的球形腫塊,表面光滑或亦有凹凸。切面呈白色螺旋狀線紋,微帶不平。線紋乃是肌瘤中的纖維組織所形成,肌瘤的硬度決定於纖維組織成分,其中的纖維組織越多,肌瘤越白而堅硬。反之,肌瘤中平滑肌細胞較多,纖維組織較少,則肌瘤的切面與子宮肌壁的顏色差別不大,且質也軟。肌瘤外表有一層薄的包膜,形成肌瘤假包膜,係由肌瘤周圍肌壁的結締組織束和肌纖維束構成。包膜與肌瘤間的聯結疏鬆,易將肌瘤從肌壁間剝離(照片2)。包膜中布有放射狀血管支,以供給肌瘤血液營養。肌瘤越大,血管越粗,數目也越多。在肌瘤中央,血管分支減少,當肌瘤直徑超過4cm以上,肌瘤中心即易發生變性。
照片2 單發性壁間子宮肌瘤,境界清晰
子宮肌瘤大小差異甚大,一般引起臨床症狀的多為8~16周妊娠大者,單發者一般不超過兒頭大,多發者一般也不超過6個月妊娠大。個別可達數十kg。
子宮肌瘤按其生長位置與子宮壁各層的關係可分為3類。
子宮肌瘤開始均從肌層發生,倘若肌瘤一直位於肌層,則稱為「壁間肌瘤」或「間質肌瘤」最為多見(照片2)。壁間肌瘤常為多發,數目不定,往往有一個或數個較大的,有時可為極多小瘤結節,分佈全部子宮壁,呈不規則團塊狀融合,構成多發性子宮肌瘤(照片3)。有的則在發展中累及宮頸或深達穹窿,而易與原發性宮頸肌瘤相混淆。壁間肌瘤因血循環較好,一般瘤本較少發生退變,可使宮體嚴重變形,且影響子宮收縮,由於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加,故常引起月經過多、過頻及經期持續時間延長。
(1)姐術時38歲
(2)妹術時37歲
照片3 多發性子宮肌瘤(姐妹二人,相差4歲)
肌瘤在生長發展過程中,常向阻力較小的方向發展。當其突向子宮腔後,其表面僅覆蓋一層子宮內膜,稱為「粘膜下子宮肌瘤」,甚至僅以一蒂與子宮相連。粘膜下肌瘤成為子宮腔內異物而引起子宮收縮,被排擠下降,瘤蒂也逐漸被拉長,當達到一定程度時肌瘤可通過宮頸管,垂脫於陰道中甚或突出於外陰口,同時蒂部所附著的宮壁亦被牽拉,而向內凹陷,當凹陷增大,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宮內翻。粘膜下肌瘤由於瘤蒂血運較差,并常伸入陰道內,故易感染,壞死、出血(照片4)。
照片4 子宮粘膜下肌瘤,可見感染,壞死區子宮體及粘膜下肌瘤
肌瘤若向子宮體表面突出,其上由一層腹膜覆蓋(沒有包膜),稱為「漿膜下子宮肌瘤」(照片5)。若繼續向腹腔方向發展,最後亦可僅由一蒂與子宮相連,成為帶蒂的漿膜下子宮肌瘤。瘤蒂含有之血管是肌瘤的唯一血循環。如發生瘤蒂扭轉,瘤蒂可壞死斷離,肌瘤脫落於腹腔,貼靠鄰近器官組織如大網膜、腸繫膜等,獲得血液營養而成為「寄生性肌瘤」或「游離性肌瘤」。但可使大網膜血管部分扭轉或阻塞而發生漏出作用,形成腹水等引起腹部症狀。
照片5 子宮漿膜下肌瘤
肌瘤發生於子宮體側壁向闊韌帶兩葉腹膜之間伸展者,稱為「闊韌帶肌瘤」,屬於漿膜下類型。但還有一種闊韌帶肌瘤,係由闊韌帶中子宮旁平滑肌纖維生長而成,與子宮壁完全無關。闊韌帶肌瘤在其增長發展過程中常使盆腔器官、血管等發生位置與形態改變,尤其是輸尿管變位,造成手術治療上的困難(照片6)。
照片6 子宮多發性肌瘤,大者為向闊韌帶內生長之肌瘤
子宮圓韌帶、子宮骶骨韌帶也可發生肌瘤,但較少見。
子宮頸部肌瘤的發展同子宮體。但由於其解剖位置的特點,當肌瘤發展增大達一定程度時,容易產生鄰的器官的壓迫症狀,常造成分娩障礙,也使手術增加很大困難(照片7)。
照片7 子宮頸肌瘤
子宮肌瘤90%以上生長於子宮體部,僅少數(4~8%)發生於子宮頸,且多在後唇。在體部者,多長於子宮底,後壁次之,位於前壁者比後壁少一半,而以兩側者最少。就肌瘤的類型而言,以壁間肌瘤最多,漿膜下肌瘤次之,粘膜下肌瘤比較少見。
顯微鏡所見:肌瘤的肌纖維排列與正常的肌纖維排列相似,但肌瘤的肌纖維較疏鬆,有時排列呈「S」形或扇形,構成特殊的漩渦狀。肌纖維常較累長或粗短。年久的肌瘤纖維比子宮肌纖維長而粗。肌纖維束之間有或多或少的結締組織纖維,偶爾可見血管很多的肌瘤(血管性肌瘤)或富有淋巴管的肌瘤(淋巴管性肌瘤)。肌細胞核的形態多種多樣,但大部分呈卵圓或桿狀,胞核染色較深。在肌纖維橫剖面,細胞呈圓形或多角形,具有豐富的胞漿及位於中央的圓形核;縱剖面,細胞呈梭形及更清楚的長形核。
【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常隨肌瘤生長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有無繼發變性及合併症等而異。臨床上常見的現象是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疼痛、鄰近器官的壓迫症狀、白帶增多、不孕、貧血和心臟功能障礙。但無症狀患者為數亦不少。
一、子宮出血 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症狀,出現於半數或更多的患者。其中以週期性出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者月經週期縮短)為多,約占2/3;而非週期性(持續性或不規則)出血占1/3。出血主要由於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週期性出血多發生在壁間肌瘤,而粘膜下肌瘤則常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個別病例月經量反而減少。
肌瘤所致出血量多的原因:肌瘤患者常由於雌激素過高而合併子宮內膜增殖及息肉,致月經時量多;肌瘤所致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加,出血量過多和出血過久。尤粘膜下肌瘤時,粘膜出血面積可達225cm2以上(正常約15cm2);粘膜下肌瘤,粘膜表面經常潰爛、壞死,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斷出血;壁間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及絞鉗血管作用,或粘膜下肌瘤內膜剝脫而本身無法收縮,均致出血量多及持續時間延長;較大肌瘤可合併盆腔充血,使血流旺盛而量多;更年期月經不調。
月經量過多或者經期延長均可單獨存在或合併出現。若與月經週期縮短(過頻)同時存在,則可在短時間內丟失大量血液而致嚴重貧血。粘膜下肌瘤脫出於陰道內呈非週期性出血,量可極多。大的息肉狀肌瘤亦常引起持續性的流血。
二、腹部腫塊 下腹部腫塊常為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訴,可高達69.6%。有時也可能為肌瘤的唯一症狀。凡向腹腔內生長不影響子宮內膜的壁間肌瘤,尤其位於子宮底部或帶蒂的漿膜下肌瘤往往有這種情況。腹部腫塊的發現多在子宮肌瘤長出骨盆腔後,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時明顯。由於子宮及肌瘤被推向上方,故患者易於自己觸得,超過4~5個月妊娠子宮大的,在膀胱不充盈時亦可觸及。子宮肌瘤一般位於下腹正中,少數可偏居下腹一側,質硬或有高低不平感。較大者多出現變性,較軟而光滑。大多數生長速度不快。解放初期資料,有生長達22年始就診者,主要由於在舊社會勞動婦女深受壓迫,無條件就醫所致。極少數生長可較快或伴有隱痛,應懷疑有惡性變。
三、疼痛 表現為腹痛者約占40%,腰酸者25%和痛經者45%;亦有表現為下腹墜脹感或腰背酸痛,程度多不很嚴重。疼痛乃腫瘤壓迫盆腔血管,引起瘀血,或壓迫神經,或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宮收縮,由宮腔內向外排出所致宮頸管變寬大而疼痛;或肌瘤壞死感染引起盆腔炎,粘連、牽拉等所致。如個別因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則腹痛較劇并伴有發燒。子宮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或子宮軸性扭轉時亦產生急性劇烈腹痛。大的漿膜下肌瘤向闊韌帶內生長,不僅可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疼痛,而且還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而致腰痛。凡痛經劇烈且漸進性加重者常為子宮肌瘤併發子宮腺肌病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所致。
四、壓迫症狀 多發生於子宮頸部肌瘤,或為子宮體下段肌瘤增大,充滿骨盆腔,壓迫周圍臟器而引起。壓迫膀胱,則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尿瀦留等;壓迫輸尿管,可致腎盂積水、腎盂炎。生長在子宮後壁的肌瘤可壓迫直腸,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難。盆腔靜脈受壓可出現下肢水腫。壓迫症狀在月經前期較顯著,此乃子宮肌瘤充血腫脹之故。如果漿膜下肌瘤嵌頓於子宮直腸窩也可出現膀胱或直腸壓迫症狀。
肌瘤引起壓迫症狀者約達30%,其中尿頻占20%,小便困難10%左右,尿閉3.3%,尿瀦留5%,尿痛5%,便秘20%,下肢浮腫6%。
五、白帶 白帶增多佔41.9%。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症均能使白帶增加;當粘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則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量可很多。
六、不孕與流產 30%子宮肌瘤患者不孕。不孕可能是就診原因,而在檢查時發現存在著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見子宮肌瘤合併妊娠專節。
自然流產率高於正常人群,其比為4︰1。
七、貧血 長期出血而未及時治療者可發生貧血。解放前,廣大勞動婦女由於生活所迫,雖有持久的子宮出血,無力求治而造成貧血。解放初期一份有關子宮肌瘤患者的材料介紹:患者血紅蛋白在5~10克者占45.25%。而血紅蛋白在5克以下者占12.4%,多為粘膜下肌瘤。嚴重貧血(5克以下)能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心肌退行性變。
八、高血壓 有的子宮肌瘤患者伴有高血壓,有人統計肌瘤合併高血壓者(除外有高血壓史者)在去除肌瘤以後多數恢復正常,可能與解除輸尿管壓迫有關。
九、體徵 肌瘤小於3個月妊娠子宮大者,一般不易經腹觸及。能觸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質硬,多不平整。在腹壁薄的患者,腫瘤的輪廓可清楚摸出,甚至能看出其外形。婦科雙合診一般可較清楚摸出子宮肌瘤輪廓。肌瘤居子宮前壁或後壁者則前壁或後壁較突出;多發性肌瘤則可在子宮上觸及多個光滑、硬球形塊物;從子宮側壁向一側突出的硬塊可能是闊韌帶肌瘤;宮頸明顯增大而在其上可摸到正常子宮者,表示為子宮頸肌瘤;子宮明顯一致增大,且較硬,可能為藏於宮腔內或頸管內的粘膜下肌瘤,如宮頸口鬆弛,伸入手指往往可觸及光滑球形的瘤體;有的則已露於宮頸口,甚或突入陰道內,可以一目瞭然;但有的繼發感染、壞死,或較大,觸不到宮頸,則易與宮頸惡性腫瘤、子宮內翻等混誤。
肌瘤的生長部位也可影響子宮體的宮頸的位置。如子宮後壁的肌瘤,可將宮體和宮頸推向前面;加子宮後壁的肌瘤向子宮直腸窩發展,甚至可將子宮擠向恥骨聯合後上方,在下腹部即可觸及子宮輪廓,而子宮頸也隨之上移,陰道後壁向前膨隆,陰道指診不能觸及宮頸;如為闊韌帶肌瘤,則往往將子宮體推向對側。
肌瘤發生變性者,除觸診感覺腫塊的性狀、大小改變外,其與宮體及宮頸關聯仍同前述。
十、患者全身情況的改變 如營養、貧血、心功能、泌尿系統狀態等與病程長短以及出血量或其他併發症有關。
【診斷】
如有典型子宮肌瘤的病史和體徵,并經雙合診,對照上述特點,診斷多無困難。但亦不盡然,尤其很小的無症狀的肌瘤,或肌瘤合併妊娠,子宮腺肌病或肌瘤有囊性變及附件炎塊等,有時亦會發生誤診,一般誤診率約為6%。另外,子宮出血、疼痛、壓迫症狀,并非子宮肌瘤所特有。故雙合診是診斷肌瘤的重要方法。對於雙合診不能明確或疑有宮腔內粘膜下肌瘤者,尚須採取以下輔助檢查方法。
子宮頸肌瘤或闊韌帶肌瘤,尤其是長大後,由於位置改變常影響肌瘤的正確診斷。如宮頸後肌瘤長大後,可嵌頓於盆腔內,并突出陰道使後穹窿消失;或宮頸上部肌瘤長大升入腹腔,而正常子宮體坐於宮頸肌瘤之上,把宮體當成腫瘤。而且宮頸可移位於恥骨弓後而難以清楚暴露,尤其是闊韌帶內肌瘤長大到一定程度,并嵌頓於盆腔或上升至腹腔時,宮頸上移難以暴露清楚。故凡遇有難暴露之宮頸的盆腔腫塊,有助於擬診這兩個特殊部位的子宮肌瘤。
一、超聲檢查 目前國內B超檢查較為普遍。鑒別肌瘤,準確率可達93.1%,它可顯示子宮增大,形狀不規則;肌瘤數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內是否均勻或液化囊變等;以及周圍有否壓迫其他臟器等表現。由於肌瘤結節中腫瘤細胞單位體積內細胞密集,結締組織支架結構的含量及腫瘤、細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結節於掃瞄時表現為弱回聲,等回聲和強回聲3種基本改變。弱回聲型是細胞密度大,彈力纖維含量多,細胞巢狀排列為主,血管相對豐富。強回聲型,膠原纖維含量較多,腫瘤細胞以束狀排列為主。等回聲型介於兩者之間。後壁肌瘤,有時顯示不清。肌瘤愈硬衰減表現愈重,良性衰減比惡性明顯。肌瘤變性時,聲學穿透性增強。惡變時壞死區增大,其內回聲紊亂。故B超檢查既有助於診斷肌瘤,區別肌瘤是否變性或有否惡性變提供參考,又有助於卵巢腫瘤或其他盆腔腫塊的鑒別。
二、探測宮腔 用探針測量宮腔,壁間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宮腔增大及變形,故可用子宮探針探測宮腔的大小及方向,對照雙合診所見,有助於確定包塊性質,同時可瞭解腔內有無包塊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須注意子宮腔往往迂迴彎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擋,使探針不能完全探入,或為漿膜下肌瘤,宮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誤診。
三、X光平片 肌瘤鈣化時,表現為散在一致斑點,或殼樣鈣化包膜,或邊緣粗糙及波浪狀的蜂窩樣。
四、診斷性刮宮 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不易用雙合診查出,可用刮宮術協助診斷。如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宮腔感到有凸起面,開始高起後又滑低,或感到宮腔內有物在滑動。但刮宮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壞死,甚至敗血症,應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刮出物應送病理檢查。疑為粘膜下肌瘤而診刮仍不能明確者,可採用子宮造影術。
五、子宮輸卵管造影 理想的子宮造影不但可顯示粘膜下肌瘤的數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對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而且方法簡單。有肌瘤處造影攝片顯示宮腔內有充盈殘缺(照1)。
(1)子宮右角粘膜下肌瘤造影像,顯示該部充盈缺損
(2)子宮粘膜下肌瘤脫入宮頸管的子宮造影像,顯示宮腔下部及宮頸的充盈缺損
照1 子宮肌瘤的子宮造影像
六、CT與MRI 一般不需使用此兩項檢查。CT診斷肌瘤其圖像只表達特定層面內的詳細內容,圖像結構互不重疊。子宮良性腫瘤CT圖像是體積增大,結構均勻、密度+40~+60H(正常子宮為+40~+50H)。
MRI診斷肌瘤時,對肌瘤內部有無變性、種類及其程度呈不同信號。肌核無變性或輕度變性,內部信號多均一。反之,明顯變性者呈不同信號。
【治療措施】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取決於患者年齡,症狀有無,肌瘤的部位、體積大小、生長速度、數目,造成子宮的變形情況,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及病人的意愿等因素而定。其處理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期待療法 肌瘤較小,無症狀,無併發症及無變性,對健康無影響。圍絕經期病人,無臨床症狀,考慮到卵巢功能減退後可能使肌瘤退縮或縮小。以上情況均可採取期待療法,即在臨床及影像學方面實行定期隨訪觀察(3~6個月1次)。根據複查情況再決定其處理。
通常,絕經後肌瘤自然退縮,故不需手術處理。然而,肌瘤患者年齡40有餘,距絕經可能還有幾年,也可以考慮手術。但術前可先行藥物保守治療,藥物有效者也可暫不手術。還應注意,絕經後婦女肌瘤,少數患者肌瘤并不萎縮反而增大者,故應加強隨訪。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有不少新進展。
(一)藥物治療的適應症
1.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生育年齡因肌瘤所致不孕或流產,藥物治療後使肌瘤萎縮促使受孕,胎兒成活。
2.絕經前婦女,肌瘤不很大,症狀亦輕,應用藥物後,使子宮萎縮絕經,肌瘤隨之萎縮而免於手術。
3.有手術指徵,但目前有禁忌症需要治療後方可手術者。
4.患者合併內科、外科疾病不能勝任手術或不願手術者。
5.選擇藥物治療前,均宜先行診斷性刮宮做內膜活檢,排除惡性變,尤對月經紊亂或經量增多者。刮宮兼有診斷及止血作用。
藥物治療的根據在於,子宮肌瘤為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故採用拮抗性激素的藥物以治療。新近應用的是暫時性抑制卵巢的藥物。丹那唑、棉酚為國內常用藥物。其他雄激素、孕激素及維生素類藥物也使用。自1983年開始研究報導,應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成功的縮小了子宮平滑肌瘤。研究證明GnRHa間接地減少垂體水平促性腺激素分泌,從而有效地抑制卵巢功能,即所謂「降調節」(downregulation)現象。
(二)藥物種類及用法
1.LHRH激動劑(LHRH-A):即GnRHa為近年來一種新型抗婦科疾病藥物。LHRH大量持續應用後,垂體細胞受體被激素佔滿而無法合成與釋放FSH及LH;另外,LHRH有垂體外作用,大劑量應用後促使卵巢上的LHRH受體增多,降低卵巢產生雌、孕激素能力。由於藥物明顯抑制FSH,減少卵巢激素分泌,其作用似「藥物性卵巢切除」,使肌瘤萎縮。LHRH與LHRH-A為同功異質體,但後者較前者活性高數十倍。
用法:LHRH-A,多用肌注,也可用於皮下植入或經鼻噴入。自月經第一天起肌注100~200μg,連續3~4個月。其作用取決於應用劑量、給藥途徑和月經週期的時間。用藥後肌瘤平均縮小40~80%,症狀緩解、貧血糾正。血清E2下降與肌瘤縮小相一致。FSH.LH無明顯變化。停藥後不久肌瘤又重新長大,提示LHRH-A的作用是暫短的和可逆的。如用於圍絕經期,在有限時間內達到自然絕經。如用於保留生育者,當肌瘤縮小、局部血流減少,從而減少手術中出血和縮小手術範圍;或原影響輸卵管口肌瘤,治療後肌瘤縮小使不通暢的輸卵管變通暢,提高受孕率。為減少停藥後肌瘤重新長大,在用LHRH-A時,序貫應用醋酸甲孕酮200~500mg,則可維持其療效。
副作用為潮熱、出汗、陰道乾燥或出血障礙。因低雌激素作用可有骨質疏鬆可能。
2.丹那唑:具有微弱雄激素作用。丹那唑抑制丘腦、垂體功能,使FSH.LH水平下降,從而抑制卵巢類固醇的產生,亦可直接抑制產生卵巢類固醇的酶。從而使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而抑制子宮生長,內膜萎縮而閉經。同時,肌瘤亦萎縮變小。但年輕者應用,停藥6周後月經可恢復。故需重複應用。
用法:200mg,1日3次口服,從月經第二天開始連續服6個月。
副反應為潮熱、出汗、體重增加、痤瘡、肝功SGPT升高(用藥前後查肝功)。停藥2~6周可恢復。
3.棉酚:是從棉籽中提出的一種雙醛萘化合物,作用於卵巢,對垂體無抑制,對子宮內膜有特異萎縮作用,而對內膜受體也有抑制作用,對子宮肌細胞產生退化作用,造成假絕經及子宮萎縮。此藥有中國丹那唑之美稱,用於治療子宮肌瘤症狀改善有效率為93.7%,肌瘤縮小為62.5%。
用法:20mg,每日1次口服,連服2個月。以後20mg,每週2次,連服1個月。再後1周1次,連服1個月,共4個月。因棉酚副作用為腎性排鉀,故需注意肝、腎功能及低鉀情況。通常用棉酚時需加服10%枸櫞酸鉀。停藥後卵巢功能恢復。
4.維生素類:應用維生素治療子宮肌瘤在於它可降低子宮肌層對雌激素的敏感性,對神經內分泌系統有調節作用,使甾體激素代謝正常化而促使肌瘤縮小。1980年蘇聯Палла дии報導以vit A為主,加vit B、C、E等綜合治療小肌瘤,效果達80%以上,無副作用。國內包岩亦試用,治癒率達71.6%,此法適用於小型肌瘤。
用法:vit A 150000IU,自月經第十五~二十六天,每日口服。vit Bco1片1日3次,自月經第五~十四天口服。vitc,0.5,每日2次,自月經第十二~二十六天口服。vit E 100mg,1日1次,於月經第十四~二十六日口服,共服6個月。
5.雄激素:對抗雌激素,控制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及延長月經週期。
用法:甲基睪丸素10mg,舌下含化,每日1次,連服3個月。或月經乾淨後4~7天開始,每日肌注丙酸睪丸酮1次,每次25mg,連續8~10日,可獲止血效果。長效男性素為苯乙酸睪丸素,作用比丙酸睪丸酮強3倍,150mg每月注射1~2次。一般不會出現男性化,即使出現,停藥後症狀自然消失。雄激素應用宜在6個月以內,如需再用,應停1~2月後。
按上述劑量長期給藥,多無副作用。可使近絕經婦女進入絕經期而停止出血。用雄激素後不僅可使肌瘤停止生長,而且可使1/3~1/2的患者的肌瘤退化、萎縮變小。因雄激素使水鹽瀦留,故對心力衰竭、肝硬化、慢性腎炎、浮腫等患者應慎用或忌用。由於有的學者認為肌瘤的發生還可能與雄激素有關,故有的傾向不用雄激素。
6.孕激素:孕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是雌激素的對抗劑,且能抑制其作用,故有的學者用孕激素治療伴有卵泡持續存在的子宮肌瘤。常用孕激素有:甲孕酮(安宮黃體酮)、婦寧片(甲地孕酮)、婦康片(炔諾酮)等。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行週期或持續治療的假孕療法,使肌瘤變性、軟化。但因可使瘤體增大和不規則子宮出血,不宜長期應用。
甲孕酮:週期治療為每日口服4mg,自月經第六~二十五天口服。持續療法:第一週4mg,1日3次口服,第二周8mg,1日2次。以後10mg,1日2次。均持續應用3~6個月。亦有用10mg,1日3次,連服3個月。
婦康片:週期治療為每日口服5~10mg,自月經第六~二十五天或第十六~二十五日。持續療法為第一週5mg,1日1次,第二周10mg,1日1次。以後10mg,1日2次。均應用3~6個月。
7.三苯氧胺(tamoxifin,TMX):TMX為雙苯乙烯衍生物,為一種非甾體的抗雌激素藥物。它是通過與胞漿中ER競爭性結合,形成TMX-ER的複合物,運送至細胞核內長期瀦留。TMX先作用於垂體,繼而影響卵巢,同時對卵巢亦有直接作用。TMX對ER陽性效果較好。
用法:10mg,1日3次口服,連服3個月為一療程。副反應有輕度潮熱、噁心、出汗、月經延遲等。
8.三烯高諾酮(R2323):即內美通(nemestran),為19去甲睪酮衍生物,具有較強的抗雌激素作用,它抑制垂體FSH、LH分泌,使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縮小,主要用於治療子宮肌瘤。
用法:5mg,每週3次,陰道放置,宜長期應用,防止子宮反跳性增大。治療初6個月,療效佳,子宮縮小明顯。副反應為痤瘡、潮熱、體重增加。
在肌瘤患者的出血期,出血量較多,可用子宮收縮藥或口服、肌注止血藥。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催產素、麥角新鹼等。止血藥有婦血寧、三七片、止血敏、止血芳酸、止血環酸、6-氨基乙酸等。鈣劑可興奮子宮肌張力和增加血液的凝固性能,也可試用。如10%葡萄糖酸鈣5~10ml靜注,或用5%氯化鈣30~35ml溫液灌腸。
不可忘記的是,陰道出血止血藥收效不顯時,診斷性刮宮,不僅對診斷有幫助,且對止血也有效果。
有貧血者應糾正貧血,服用維生素、鐵劑或輸血。
中藥治療可減少月經量,詳月經病章。
凡藥物治療失敗,不能減輕症狀而加重者或疑惡性變者則應手術治療。
三、手術治療 肌瘤患者,子宮附件切除的年齡,以往定為45歲以上。現在看來,要從實際出發,尤其是根據婦科內分泌學的進展,卵巢的保留年齡一般以50歲為界(絕經年齡平均49.5歲),即50歲以內者,能保留卵巢者應予保留。或者50歲以後未絕經者的正常卵巢也應予保留,不以年齡划線。因為,正常絕經後卵巢仍具有一定內分泌功能,還要工作5~10年。保留卵巢有助於隱定植物神經,調節代謝,有利於向老年期過渡。子宮也有其內分泌作用,它是卵巢的靶器官,也不應隨便切除。通常子宮切除的年齡定為45歲以上,45歲以下者,尤40歲以下,宜行肌瘤挖除術。行保留附件者,如雙側均可保留,則保留雙側比僅保留單側為好。保留卵巢其卵巢癌的發生率為0.15%,不高於未切子宮者。
(一)肌瘤切除術:系將子宮上的肌瘤摘除,保留子宮的手術。主要用於45歲以下,尤40歲以下者。這不僅僅是為了不孕症婦女因無子女而作的手術,即是已有子女,肌瘤較大,直徑大於6cm;月經過多,藥物保守無效;或有壓迫症狀;粘膜下肌瘤;肌瘤生長較快者。為了心身健康也應採取剜除術。至於肌瘤數目,通常限於15個以內。迫切要子女,數目再多,甚至超過100個以上者也有挖除後得子的例子。山東省立醫院挖除最多為116個肌核。
如肌瘤有惡變,伴嚴重的盆腔粘連,如結核或內膜異位症等;或宮頸細胞學高度可疑惡性者為挖除的禁忌。
做肌瘤挖除術者,術前最好有子宮內膜的病理檢查,以排除子宮內膜癌前病變或癌變。術中注意肌瘤有否惡性變,有可疑時送快速切片檢查。
經腹子宮肌瘤剜除,為防止術後發生腹腔粘連,子宮上的切口應於前壁為好,且盡量少做切口,從一個切口盡量多剜除肌瘤。還應盡量避免穿透子宮內膜。切口止血要徹底,縫合切口不留死腔。術畢子宮切口盡量做到腹膜化。粘膜下肌瘤,已脫於宮頸者可經陰道切除肌瘤,切除時避免過度牽引以免切除時損傷宮壁。未脫出者,也可經腹子宮切開取出。術後處理應給止血藥與抗生素;未孕者應避孕1~2年;日後妊娠應警惕子宮破裂及胎盤植入,足月時宜實行選擇性剖宮產。肌瘤剜除術後還有復發可能,宜定期檢查。
(二)子宮切除術:在期待療法、藥物療法尚不能改善病人症狀,需手術者又不符合肌瘤切除者,宜行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可選用全子宮切除或陰道上子宮切除。子宮切除術,以經腹為主,個別腫瘤小,附件無炎症粘連,腹壁過於肥胖,腹壁有濕疹者可考慮經陰道。
經腹優點是:技術操作比經陰道簡單,出血少;肌瘤大,附件粘連也能較易處理。不足之處為如有直腸膀胱膨出,陰道壁鬆弛者多需另行陰道手術。
宮頸、闊韌帶肌瘤等複雜病例所致盆腔臟器(輸尿管、膀胱、直腸、大血管等)的解剖變異及粘連嚴重,手術不易暴露等均給手術帶來很大困難,這些問題可參閱婦科手術學專著。
大的粘膜下肌瘤引起出血而繼發嚴重貧血,一般常在輸血改善機體情況後再予手術(單純肌瘤切除或子宮切除術)。但在邊遠的農村有時缺乏血源,出血不停止,又不宜搬動行走,子宮頸口開大,肌瘤已突出宮頸口外或近陰道口者,應經陰道摘除肌瘤,往往更有助於止血和糾正一般情況。
切除一般皆主張做全子宮切除,尤其伴有宮頸肥大、裂傷或糜爛嚴重者。但如患者一般情況差,技術條件受限,也可只行次全子宮切除,殘端癌發生率只不過占1~4%左右。但術後仍宜定期檢查。
四、放射治療 用於藥物治療無效而有手術治療禁忌或拒絕手術治療者。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症:
(一)40歲以下患者一般避免使用放療,以免過早引起絕經症狀。
(二)粘膜下肌瘤(基底部寬的粘膜下肌瘤可行X線治療)。在鐳療後易發生壞死,而引起嚴重的宮腔盆腔感染。
(三)盆腔炎:盆腔急慢性炎症,尤其疑有附件膿腫,不宜使用,因為放射治療可激發炎症。
(四)肌瘤超過5個月妊娠子宮大小者或子宮頸肌瘤,宮腔內置鐳常不能獲得預期效果。
(五)子宮肌瘤有惡性變或可疑者。
(六)子宮肌瘤與卵巢瘤同時存在。
【併發症】
(一)感染及化膿:肌瘤感染多係瘤蒂扭轉或急性子宮內膜炎的後果,血源性感染極為罕見。感染有時可為化膿性,少數病例在腫瘤組織中形成膿腫。
漿膜下肌瘤蒂扭轉後發生腸粘連,可受腸道細菌感染,發炎的肌瘤與子宮附件粘連,引起化膿性炎症。
粘膜下肌瘤最易發生感染,常與流產後或產褥期急性子宮內膜炎并存。有些是刮宮術或產科手術的損傷所引起。由於腫瘤突出或手術創傷常使腫瘤包膜破裂,破裂後就易感染而發生腐崩。腐崩常引起嚴重不規則出血及發燒。排出之腐敗碎屑因壞死組織失去著色反應,鏡檢常不能得到結果。
(二)扭轉:漿膜下肌瘤可在蒂部發生扭轉,引起急性腹痛。瘤蒂扭轉嚴重者若不立即進行手術或不能自行轉回,則可能由於瘤蒂扭斷而形成游離肌瘤,已如前述。扭轉的肌瘤也可帶動整個子宮,引起子宮軸性扭轉。子宮扭轉的部位多在子宮頸管內口附近,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多由於較大的漿膜下肌瘤附著在子宮底部而子宮頸管又較細長所致。症狀、體徵與卵巢囊瘤蒂扭轉近擬只是包塊較硬。
(三)子宮肌瘤合併子宮體癌:子宮肌瘤合併子宮體癌者占2%,遠較子宮肌瘤合併子宮頸癌為高。故更年期子宮肌瘤患者有持續子宮出血,應警惕有無子宮內膜癌同時存在。在確定治療前,應做診刮。
(四)子宮肌瘤合併妊娠。
【鑑別】
子宮肌瘤常易與下列疾病混淆,應予鑒別。
一、卵巢腫瘤 漿膜下子宮肌瘤與實質性卵巢瘤,肌瘤有囊性變者與囊性卵巢瘤而張力很大者或卵巢瘤與子宮發生粘連者,在鑒別上存在一定困難。應詳詢月經史及腹部包塊生長速度(惡性卵巢瘤較快),仔細做婦科檢查,因腹壁緊張婦科檢查不滿意者,可借助於麻醉藥品或止痛劑下檢查。檢查包括肛診,注意子宮體能否與腫塊分離,并可用子宮探針測量宮腔長度及方向。綜合病史、檢查加以分析。在鑒別有困難時,還可以肌肉注射催產素10單位,注射後腫塊有收縮者為子宮肌瘤,否則為卵巢腫瘤。大多數情況下,均可通過B超顯像檢查相區別。但有的須在手術中方能確診。
二、宮內妊娠 在妊娠前3個月,個別孕婦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誤認為月經正常來潮而子宮又增大,往往錯診為肌瘤。應詳細追問以往月經史(包括量的多少),有無生育史,年齡多大(年青的肌瘤機會更少);還應注意有無妊娠反應。如為妊娠,子宮增大符合月經減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宮較硬。此外妊娠者外陰、陰道著紫藍色,子宮頸柔軟,乳房脹感,乳暈外可出現次暈。妊娠達4個月以後,可感胎動或聽到胎心音,用手探觸可感到子宮收縮。除病史、體徵外,還可做妊娠試驗或B超顯像檢查來鑒別。
過期流產伴有不規則陰道流血,尿妊娠試驗呈陰性反應,易誤診為子宮肌瘤。但過期流產者有停經史,曾有妊娠反應,子宮形態正常。行B超檢查,一般可確診。必要時可行診刮鑒別。
子宮肌瘤可以合併妊娠,也必須想到,否則或漏診妊娠或誤診為葡萄胎。以往如曾查到肌瘤,目前又有早孕史和體徵,而子宮大於停經月份,無陰道流血,孕試陽性,則診斷當無困難。但以往未經確診者,應詳細詢問月經是否過多,有無不孕史。檢查時注意子宮有無肌瘤突出,必要時可嚴密觀察。如為葡萄胎,則停經後常有少量陰道流血,而腹部包塊在短期內長大,妊娠試驗陽性且滴定度高;B型超聲檢查葡萄胎呈雪片狀特有波型。
三、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的婦女,半數以上伴有繼發性劇烈的漸進性痛經,常有原發性或繼發性不孕。但很少超過2~3個月妊娠子宮。如伴有子宮以外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時可在後穹窿觸到痛性小結節。此外還可試用孕激素治療,觀察其效果,以資鑒別(參閱子宮內膜異位症章)。但子宮肌瘤合併子宮腺肌病者也不少見,約占肌瘤的10%左右。C超檢查更有助於鑒別。其他無症狀者,或B超未查出,則往往在手術切除標本的病理學檢查始能明確。
四、子宮肥大症 此症也引起月經過多,子宮增大,易與小的壁間肌瘤或宮腔內粘膜下肌瘤混淆。但子宮肥大症常有多產史,子宮增大均勻,無不平結節,子宮增大常在2個月妊娠左右,探測宮腔無變形,亦不感覺有腫塊存在。B超檢查見不到肌瘤結節。
五、盆腔炎性包塊 子宮附件炎塊緊密與子宮粘連常誤診為肌瘤。但盆腔炎塊往往有大、小產後急性或亞急性感染史,繼以下腹痛、腰痛。婦科檢查腫塊往往是雙側性,較固定,壓痛明顯,而肌瘤多無壓痛。包塊雖與子宮關係密切,但仔細檢查,往往可查出正常子宮輪廓。檢查不清時,可探測子宮腔。或作B超檢查協助鑒別。
六、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 較大的有蒂粘膜下肌瘤突出於陰道內伴有感染而發生潰爛,引起不規則陰道出血或大流血及惡臭排液,易與外生型子宮頸癌相混淆,在農村尤應注意。檢查時手指應輕輕繞過腫物向內觸到擴張的子宮頸口及瘤蒂,而宮頸癌則不會有蒂性感。必要時可行病理檢查鑒別。
宮腔內的粘膜下肌瘤繼發感染、出血,白帶增多,易與子宮內膜癌相混。診斷時可先B超檢查,宮腔細胞學檢查等。而後行診斷性刮宮作病理檢查。
七、子宮內翻 子宮翻出後很像垂脫於陰道內的有蒂粘膜下肌瘤。慢性內翻可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及月經過多。但雙合診時,除在陰道內摸到包塊外,查不到另外有子宮體存在,也查不出有瘤蒂存在。子宮探針檢查時,不能探入宮腔。有時可在腫塊表面觀察到雙側輸卵管開口。但應注意,附著在子宮底部的粘膜下肌瘤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子宮內翻。
八、子宮畸形 雙子宮或殘角子宮不伴有陰道或宮頸畸形者易誤診為子宮肌瘤。畸形子宮一般無月經過多的改變。如年青患者在子宮旁有較硬塊物,形狀似子宮,應想到有子宮畸形的可能。常須行子宮輸卵管造影以明確診斷。自有B超檢查以來,畸形子宮易於診斷。甚至殘角子宮早期妊娠於破裂前即可明確診斷。
九、陳舊性宮外孕 陳舊性宮外孕合併盆腔血塊并與子宮附件粘連一起者,有可能誤診為子宮肌瘤。然而,仔細詢問有無停經史,急性腹痛史及反覆腹痛發作,結合病人多伴有嚴重貧血貌,婦檢穹窿部飽滿、觸痛,盆腹腔包塊與子宮難以分開,且包塊邊界模糊、硬度不如肌瘤等特點,應想到陳舊性宮外孕的可能。此時,可行陰道後穹窿穿刺,必要時注入10ml鹽水,則可抽出陳舊性血液及小血塊則鑒別容易。B超顯像檢查可助鑒別。
Copyright ©2008~2010 醫砭‧沈藥子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醫砭‧沈藥子
別名 uterine leiomyoma, uterine myoma, 子宮平滑肌瘤
【概述】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常見的腫瘤之一。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結締組織纖維僅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所以不能根據結締組織纖維的多少稱為子宮纖維肌瘤(fibromyoma)、肌纖維瘤或纖維瘤。其確切的名稱應為子宮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通稱子宮肌瘤。
【病因學】
迄今為止,子宮肌瘤的病因尚不明瞭。但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證明肌瘤是一種依賴於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如臨床常見於育齡婦女,30~50歲多見,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後肌瘤逐漸縮小。肌瘤患者又常伴卵巢充血、脹大、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提示這與過多雌激素刺激有關。
實際上,肌瘤雌激素依賴性也包括受體。從近年來隨著子宮肌瘤與內分泌的相關研究中,實驗證實肌瘤組織由具有雌激素受體(ER)與孕激素受體(PR),其密度超過周圍正常肌組織。ER、PR隨月經週期而變化。有報導應用外源性激素及克羅米芬後子宮肌瘤增大,抑制或降低性激素水平可防止肌瘤生長,縮小肌瘤及改善臨床症狀,提示肌瘤是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應用拮抗性激素藥物可治療肌瘤,但臨床測定肌瘤病人與無肌瘤婦女周圍血中性激素,兩者間無明顯差異。說明肌瘤的發生與其說與肌瘤病人激素環境有關,不如說是與肌瘤本身局部內分泌環境異常有關。如肌瘤中雌激素濃度比子宮肌的高;肌瘤附近子宮內膜增生度高等。受體情況亦然,肌瘤中E2R(雌二醇受體)及PR含量均比子宮肌高。
從組織發生來看,早就有子宮肌瘤細胞源於子宮肌、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如未成熟的成肌細胞,但後者在組織學上尚未明確概念。組織學研究發現生長時間不長的微小子宮肌瘤,不但有富含肌絲的成熟平滑肌細胞,而且也發現在胎兒子宮見到的未成熟平滑肌細胞。表明人類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來自未分化間葉細胞向平滑肌細胞的分化過程。多發性子宮肌瘤可能是由於起源細胞在子宮肌層內多灶潛伏。這種未分經的間葉細胞是肌瘤原始細胞,是胚胎期具有多分化功能的細胞。它具有生物學媒體,依賴雌激素增殖,靠孕酮分化、肥大。進入性成熟期後,殘存於肌層的未分化間葉細胞和未成熟的平滑肌細胞,在雌、孕激素週期作用下出現自身連續性(self-perpetuating)增殖、分化及肥大過程,在長時間內反覆進行,直至形成肌瘤。
【病理改變】
典型的子宮肌瘤是一個實質性的球形腫塊,表面光滑或亦有凹凸。切面呈白色螺旋狀線紋,微帶不平。線紋乃是肌瘤中的纖維組織所形成,肌瘤的硬度決定於纖維組織成分,其中的纖維組織越多,肌瘤越白而堅硬。反之,肌瘤中平滑肌細胞較多,纖維組織較少,則肌瘤的切面與子宮肌壁的顏色差別不大,且質也軟。肌瘤外表有一層薄的包膜,形成肌瘤假包膜,係由肌瘤周圍肌壁的結締組織束和肌纖維束構成。包膜與肌瘤間的聯結疏鬆,易將肌瘤從肌壁間剝離(照片2)。包膜中布有放射狀血管支,以供給肌瘤血液營養。肌瘤越大,血管越粗,數目也越多。在肌瘤中央,血管分支減少,當肌瘤直徑超過4cm以上,肌瘤中心即易發生變性。
照片2 單發性壁間子宮肌瘤,境界清晰
子宮肌瘤大小差異甚大,一般引起臨床症狀的多為8~16周妊娠大者,單發者一般不超過兒頭大,多發者一般也不超過6個月妊娠大。個別可達數十kg。
子宮肌瘤按其生長位置與子宮壁各層的關係可分為3類。
子宮肌瘤開始均從肌層發生,倘若肌瘤一直位於肌層,則稱為「壁間肌瘤」或「間質肌瘤」最為多見(照片2)。壁間肌瘤常為多發,數目不定,往往有一個或數個較大的,有時可為極多小瘤結節,分佈全部子宮壁,呈不規則團塊狀融合,構成多發性子宮肌瘤(照片3)。有的則在發展中累及宮頸或深達穹窿,而易與原發性宮頸肌瘤相混淆。壁間肌瘤因血循環較好,一般瘤本較少發生退變,可使宮體嚴重變形,且影響子宮收縮,由於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加,故常引起月經過多、過頻及經期持續時間延長。
(1)姐術時38歲
(2)妹術時37歲
照片3 多發性子宮肌瘤(姐妹二人,相差4歲)
肌瘤在生長發展過程中,常向阻力較小的方向發展。當其突向子宮腔後,其表面僅覆蓋一層子宮內膜,稱為「粘膜下子宮肌瘤」,甚至僅以一蒂與子宮相連。粘膜下肌瘤成為子宮腔內異物而引起子宮收縮,被排擠下降,瘤蒂也逐漸被拉長,當達到一定程度時肌瘤可通過宮頸管,垂脫於陰道中甚或突出於外陰口,同時蒂部所附著的宮壁亦被牽拉,而向內凹陷,當凹陷增大,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宮內翻。粘膜下肌瘤由於瘤蒂血運較差,并常伸入陰道內,故易感染,壞死、出血(照片4)。
照片4 子宮粘膜下肌瘤,可見感染,壞死區子宮體及粘膜下肌瘤
肌瘤若向子宮體表面突出,其上由一層腹膜覆蓋(沒有包膜),稱為「漿膜下子宮肌瘤」(照片5)。若繼續向腹腔方向發展,最後亦可僅由一蒂與子宮相連,成為帶蒂的漿膜下子宮肌瘤。瘤蒂含有之血管是肌瘤的唯一血循環。如發生瘤蒂扭轉,瘤蒂可壞死斷離,肌瘤脫落於腹腔,貼靠鄰近器官組織如大網膜、腸繫膜等,獲得血液營養而成為「寄生性肌瘤」或「游離性肌瘤」。但可使大網膜血管部分扭轉或阻塞而發生漏出作用,形成腹水等引起腹部症狀。
照片5 子宮漿膜下肌瘤
肌瘤發生於子宮體側壁向闊韌帶兩葉腹膜之間伸展者,稱為「闊韌帶肌瘤」,屬於漿膜下類型。但還有一種闊韌帶肌瘤,係由闊韌帶中子宮旁平滑肌纖維生長而成,與子宮壁完全無關。闊韌帶肌瘤在其增長發展過程中常使盆腔器官、血管等發生位置與形態改變,尤其是輸尿管變位,造成手術治療上的困難(照片6)。
照片6 子宮多發性肌瘤,大者為向闊韌帶內生長之肌瘤
子宮圓韌帶、子宮骶骨韌帶也可發生肌瘤,但較少見。
子宮頸部肌瘤的發展同子宮體。但由於其解剖位置的特點,當肌瘤發展增大達一定程度時,容易產生鄰的器官的壓迫症狀,常造成分娩障礙,也使手術增加很大困難(照片7)。
照片7 子宮頸肌瘤
子宮肌瘤90%以上生長於子宮體部,僅少數(4~8%)發生於子宮頸,且多在後唇。在體部者,多長於子宮底,後壁次之,位於前壁者比後壁少一半,而以兩側者最少。就肌瘤的類型而言,以壁間肌瘤最多,漿膜下肌瘤次之,粘膜下肌瘤比較少見。
顯微鏡所見:肌瘤的肌纖維排列與正常的肌纖維排列相似,但肌瘤的肌纖維較疏鬆,有時排列呈「S」形或扇形,構成特殊的漩渦狀。肌纖維常較累長或粗短。年久的肌瘤纖維比子宮肌纖維長而粗。肌纖維束之間有或多或少的結締組織纖維,偶爾可見血管很多的肌瘤(血管性肌瘤)或富有淋巴管的肌瘤(淋巴管性肌瘤)。肌細胞核的形態多種多樣,但大部分呈卵圓或桿狀,胞核染色較深。在肌纖維橫剖面,細胞呈圓形或多角形,具有豐富的胞漿及位於中央的圓形核;縱剖面,細胞呈梭形及更清楚的長形核。
【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常隨肌瘤生長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有無繼發變性及合併症等而異。臨床上常見的現象是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疼痛、鄰近器官的壓迫症狀、白帶增多、不孕、貧血和心臟功能障礙。但無症狀患者為數亦不少。
一、子宮出血 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症狀,出現於半數或更多的患者。其中以週期性出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者月經週期縮短)為多,約占2/3;而非週期性(持續性或不規則)出血占1/3。出血主要由於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週期性出血多發生在壁間肌瘤,而粘膜下肌瘤則常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個別病例月經量反而減少。
肌瘤所致出血量多的原因:肌瘤患者常由於雌激素過高而合併子宮內膜增殖及息肉,致月經時量多;肌瘤所致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加,出血量過多和出血過久。尤粘膜下肌瘤時,粘膜出血面積可達225cm2以上(正常約15cm2);粘膜下肌瘤,粘膜表面經常潰爛、壞死,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斷出血;壁間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及絞鉗血管作用,或粘膜下肌瘤內膜剝脫而本身無法收縮,均致出血量多及持續時間延長;較大肌瘤可合併盆腔充血,使血流旺盛而量多;更年期月經不調。
月經量過多或者經期延長均可單獨存在或合併出現。若與月經週期縮短(過頻)同時存在,則可在短時間內丟失大量血液而致嚴重貧血。粘膜下肌瘤脫出於陰道內呈非週期性出血,量可極多。大的息肉狀肌瘤亦常引起持續性的流血。
二、腹部腫塊 下腹部腫塊常為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訴,可高達69.6%。有時也可能為肌瘤的唯一症狀。凡向腹腔內生長不影響子宮內膜的壁間肌瘤,尤其位於子宮底部或帶蒂的漿膜下肌瘤往往有這種情況。腹部腫塊的發現多在子宮肌瘤長出骨盆腔後,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時明顯。由於子宮及肌瘤被推向上方,故患者易於自己觸得,超過4~5個月妊娠子宮大的,在膀胱不充盈時亦可觸及。子宮肌瘤一般位於下腹正中,少數可偏居下腹一側,質硬或有高低不平感。較大者多出現變性,較軟而光滑。大多數生長速度不快。解放初期資料,有生長達22年始就診者,主要由於在舊社會勞動婦女深受壓迫,無條件就醫所致。極少數生長可較快或伴有隱痛,應懷疑有惡性變。
三、疼痛 表現為腹痛者約占40%,腰酸者25%和痛經者45%;亦有表現為下腹墜脹感或腰背酸痛,程度多不很嚴重。疼痛乃腫瘤壓迫盆腔血管,引起瘀血,或壓迫神經,或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宮收縮,由宮腔內向外排出所致宮頸管變寬大而疼痛;或肌瘤壞死感染引起盆腔炎,粘連、牽拉等所致。如個別因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則腹痛較劇并伴有發燒。子宮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或子宮軸性扭轉時亦產生急性劇烈腹痛。大的漿膜下肌瘤向闊韌帶內生長,不僅可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疼痛,而且還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而致腰痛。凡痛經劇烈且漸進性加重者常為子宮肌瘤併發子宮腺肌病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所致。
四、壓迫症狀 多發生於子宮頸部肌瘤,或為子宮體下段肌瘤增大,充滿骨盆腔,壓迫周圍臟器而引起。壓迫膀胱,則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尿瀦留等;壓迫輸尿管,可致腎盂積水、腎盂炎。生長在子宮後壁的肌瘤可壓迫直腸,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難。盆腔靜脈受壓可出現下肢水腫。壓迫症狀在月經前期較顯著,此乃子宮肌瘤充血腫脹之故。如果漿膜下肌瘤嵌頓於子宮直腸窩也可出現膀胱或直腸壓迫症狀。
肌瘤引起壓迫症狀者約達30%,其中尿頻占20%,小便困難10%左右,尿閉3.3%,尿瀦留5%,尿痛5%,便秘20%,下肢浮腫6%。
五、白帶 白帶增多佔41.9%。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症均能使白帶增加;當粘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則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量可很多。
六、不孕與流產 30%子宮肌瘤患者不孕。不孕可能是就診原因,而在檢查時發現存在著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見子宮肌瘤合併妊娠專節。
自然流產率高於正常人群,其比為4︰1。
七、貧血 長期出血而未及時治療者可發生貧血。解放前,廣大勞動婦女由於生活所迫,雖有持久的子宮出血,無力求治而造成貧血。解放初期一份有關子宮肌瘤患者的材料介紹:患者血紅蛋白在5~10克者占45.25%。而血紅蛋白在5克以下者占12.4%,多為粘膜下肌瘤。嚴重貧血(5克以下)能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心肌退行性變。
八、高血壓 有的子宮肌瘤患者伴有高血壓,有人統計肌瘤合併高血壓者(除外有高血壓史者)在去除肌瘤以後多數恢復正常,可能與解除輸尿管壓迫有關。
九、體徵 肌瘤小於3個月妊娠子宮大者,一般不易經腹觸及。能觸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質硬,多不平整。在腹壁薄的患者,腫瘤的輪廓可清楚摸出,甚至能看出其外形。婦科雙合診一般可較清楚摸出子宮肌瘤輪廓。肌瘤居子宮前壁或後壁者則前壁或後壁較突出;多發性肌瘤則可在子宮上觸及多個光滑、硬球形塊物;從子宮側壁向一側突出的硬塊可能是闊韌帶肌瘤;宮頸明顯增大而在其上可摸到正常子宮者,表示為子宮頸肌瘤;子宮明顯一致增大,且較硬,可能為藏於宮腔內或頸管內的粘膜下肌瘤,如宮頸口鬆弛,伸入手指往往可觸及光滑球形的瘤體;有的則已露於宮頸口,甚或突入陰道內,可以一目瞭然;但有的繼發感染、壞死,或較大,觸不到宮頸,則易與宮頸惡性腫瘤、子宮內翻等混誤。
肌瘤的生長部位也可影響子宮體的宮頸的位置。如子宮後壁的肌瘤,可將宮體和宮頸推向前面;加子宮後壁的肌瘤向子宮直腸窩發展,甚至可將子宮擠向恥骨聯合後上方,在下腹部即可觸及子宮輪廓,而子宮頸也隨之上移,陰道後壁向前膨隆,陰道指診不能觸及宮頸;如為闊韌帶肌瘤,則往往將子宮體推向對側。
肌瘤發生變性者,除觸診感覺腫塊的性狀、大小改變外,其與宮體及宮頸關聯仍同前述。
十、患者全身情況的改變 如營養、貧血、心功能、泌尿系統狀態等與病程長短以及出血量或其他併發症有關。
【診斷】
如有典型子宮肌瘤的病史和體徵,并經雙合診,對照上述特點,診斷多無困難。但亦不盡然,尤其很小的無症狀的肌瘤,或肌瘤合併妊娠,子宮腺肌病或肌瘤有囊性變及附件炎塊等,有時亦會發生誤診,一般誤診率約為6%。另外,子宮出血、疼痛、壓迫症狀,并非子宮肌瘤所特有。故雙合診是診斷肌瘤的重要方法。對於雙合診不能明確或疑有宮腔內粘膜下肌瘤者,尚須採取以下輔助檢查方法。
子宮頸肌瘤或闊韌帶肌瘤,尤其是長大後,由於位置改變常影響肌瘤的正確診斷。如宮頸後肌瘤長大後,可嵌頓於盆腔內,并突出陰道使後穹窿消失;或宮頸上部肌瘤長大升入腹腔,而正常子宮體坐於宮頸肌瘤之上,把宮體當成腫瘤。而且宮頸可移位於恥骨弓後而難以清楚暴露,尤其是闊韌帶內肌瘤長大到一定程度,并嵌頓於盆腔或上升至腹腔時,宮頸上移難以暴露清楚。故凡遇有難暴露之宮頸的盆腔腫塊,有助於擬診這兩個特殊部位的子宮肌瘤。
一、超聲檢查 目前國內B超檢查較為普遍。鑒別肌瘤,準確率可達93.1%,它可顯示子宮增大,形狀不規則;肌瘤數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內是否均勻或液化囊變等;以及周圍有否壓迫其他臟器等表現。由於肌瘤結節中腫瘤細胞單位體積內細胞密集,結締組織支架結構的含量及腫瘤、細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結節於掃瞄時表現為弱回聲,等回聲和強回聲3種基本改變。弱回聲型是細胞密度大,彈力纖維含量多,細胞巢狀排列為主,血管相對豐富。強回聲型,膠原纖維含量較多,腫瘤細胞以束狀排列為主。等回聲型介於兩者之間。後壁肌瘤,有時顯示不清。肌瘤愈硬衰減表現愈重,良性衰減比惡性明顯。肌瘤變性時,聲學穿透性增強。惡變時壞死區增大,其內回聲紊亂。故B超檢查既有助於診斷肌瘤,區別肌瘤是否變性或有否惡性變提供參考,又有助於卵巢腫瘤或其他盆腔腫塊的鑒別。
二、探測宮腔 用探針測量宮腔,壁間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宮腔增大及變形,故可用子宮探針探測宮腔的大小及方向,對照雙合診所見,有助於確定包塊性質,同時可瞭解腔內有無包塊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須注意子宮腔往往迂迴彎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擋,使探針不能完全探入,或為漿膜下肌瘤,宮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誤診。
三、X光平片 肌瘤鈣化時,表現為散在一致斑點,或殼樣鈣化包膜,或邊緣粗糙及波浪狀的蜂窩樣。
四、診斷性刮宮 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不易用雙合診查出,可用刮宮術協助診斷。如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宮腔感到有凸起面,開始高起後又滑低,或感到宮腔內有物在滑動。但刮宮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壞死,甚至敗血症,應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刮出物應送病理檢查。疑為粘膜下肌瘤而診刮仍不能明確者,可採用子宮造影術。
五、子宮輸卵管造影 理想的子宮造影不但可顯示粘膜下肌瘤的數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對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而且方法簡單。有肌瘤處造影攝片顯示宮腔內有充盈殘缺(照1)。
(1)子宮右角粘膜下肌瘤造影像,顯示該部充盈缺損
(2)子宮粘膜下肌瘤脫入宮頸管的子宮造影像,顯示宮腔下部及宮頸的充盈缺損
照1 子宮肌瘤的子宮造影像
六、CT與MRI 一般不需使用此兩項檢查。CT診斷肌瘤其圖像只表達特定層面內的詳細內容,圖像結構互不重疊。子宮良性腫瘤CT圖像是體積增大,結構均勻、密度+40~+60H(正常子宮為+40~+50H)。
MRI診斷肌瘤時,對肌瘤內部有無變性、種類及其程度呈不同信號。肌核無變性或輕度變性,內部信號多均一。反之,明顯變性者呈不同信號。
【治療措施】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取決於患者年齡,症狀有無,肌瘤的部位、體積大小、生長速度、數目,造成子宮的變形情況,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及病人的意愿等因素而定。其處理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期待療法 肌瘤較小,無症狀,無併發症及無變性,對健康無影響。圍絕經期病人,無臨床症狀,考慮到卵巢功能減退後可能使肌瘤退縮或縮小。以上情況均可採取期待療法,即在臨床及影像學方面實行定期隨訪觀察(3~6個月1次)。根據複查情況再決定其處理。
通常,絕經後肌瘤自然退縮,故不需手術處理。然而,肌瘤患者年齡40有餘,距絕經可能還有幾年,也可以考慮手術。但術前可先行藥物保守治療,藥物有效者也可暫不手術。還應注意,絕經後婦女肌瘤,少數患者肌瘤并不萎縮反而增大者,故應加強隨訪。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有不少新進展。
(一)藥物治療的適應症
1.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生育年齡因肌瘤所致不孕或流產,藥物治療後使肌瘤萎縮促使受孕,胎兒成活。
2.絕經前婦女,肌瘤不很大,症狀亦輕,應用藥物後,使子宮萎縮絕經,肌瘤隨之萎縮而免於手術。
3.有手術指徵,但目前有禁忌症需要治療後方可手術者。
4.患者合併內科、外科疾病不能勝任手術或不願手術者。
5.選擇藥物治療前,均宜先行診斷性刮宮做內膜活檢,排除惡性變,尤對月經紊亂或經量增多者。刮宮兼有診斷及止血作用。
藥物治療的根據在於,子宮肌瘤為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故採用拮抗性激素的藥物以治療。新近應用的是暫時性抑制卵巢的藥物。丹那唑、棉酚為國內常用藥物。其他雄激素、孕激素及維生素類藥物也使用。自1983年開始研究報導,應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成功的縮小了子宮平滑肌瘤。研究證明GnRHa間接地減少垂體水平促性腺激素分泌,從而有效地抑制卵巢功能,即所謂「降調節」(downregulation)現象。
(二)藥物種類及用法
1.LHRH激動劑(LHRH-A):即GnRHa為近年來一種新型抗婦科疾病藥物。LHRH大量持續應用後,垂體細胞受體被激素佔滿而無法合成與釋放FSH及LH;另外,LHRH有垂體外作用,大劑量應用後促使卵巢上的LHRH受體增多,降低卵巢產生雌、孕激素能力。由於藥物明顯抑制FSH,減少卵巢激素分泌,其作用似「藥物性卵巢切除」,使肌瘤萎縮。LHRH與LHRH-A為同功異質體,但後者較前者活性高數十倍。
用法:LHRH-A,多用肌注,也可用於皮下植入或經鼻噴入。自月經第一天起肌注100~200μg,連續3~4個月。其作用取決於應用劑量、給藥途徑和月經週期的時間。用藥後肌瘤平均縮小40~80%,症狀緩解、貧血糾正。血清E2下降與肌瘤縮小相一致。FSH.LH無明顯變化。停藥後不久肌瘤又重新長大,提示LHRH-A的作用是暫短的和可逆的。如用於圍絕經期,在有限時間內達到自然絕經。如用於保留生育者,當肌瘤縮小、局部血流減少,從而減少手術中出血和縮小手術範圍;或原影響輸卵管口肌瘤,治療後肌瘤縮小使不通暢的輸卵管變通暢,提高受孕率。為減少停藥後肌瘤重新長大,在用LHRH-A時,序貫應用醋酸甲孕酮200~500mg,則可維持其療效。
副作用為潮熱、出汗、陰道乾燥或出血障礙。因低雌激素作用可有骨質疏鬆可能。
2.丹那唑:具有微弱雄激素作用。丹那唑抑制丘腦、垂體功能,使FSH.LH水平下降,從而抑制卵巢類固醇的產生,亦可直接抑制產生卵巢類固醇的酶。從而使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而抑制子宮生長,內膜萎縮而閉經。同時,肌瘤亦萎縮變小。但年輕者應用,停藥6周後月經可恢復。故需重複應用。
用法:200mg,1日3次口服,從月經第二天開始連續服6個月。
副反應為潮熱、出汗、體重增加、痤瘡、肝功SGPT升高(用藥前後查肝功)。停藥2~6周可恢復。
3.棉酚:是從棉籽中提出的一種雙醛萘化合物,作用於卵巢,對垂體無抑制,對子宮內膜有特異萎縮作用,而對內膜受體也有抑制作用,對子宮肌細胞產生退化作用,造成假絕經及子宮萎縮。此藥有中國丹那唑之美稱,用於治療子宮肌瘤症狀改善有效率為93.7%,肌瘤縮小為62.5%。
用法:20mg,每日1次口服,連服2個月。以後20mg,每週2次,連服1個月。再後1周1次,連服1個月,共4個月。因棉酚副作用為腎性排鉀,故需注意肝、腎功能及低鉀情況。通常用棉酚時需加服10%枸櫞酸鉀。停藥後卵巢功能恢復。
4.維生素類:應用維生素治療子宮肌瘤在於它可降低子宮肌層對雌激素的敏感性,對神經內分泌系統有調節作用,使甾體激素代謝正常化而促使肌瘤縮小。1980年蘇聯Палла дии報導以vit A為主,加vit B、C、E等綜合治療小肌瘤,效果達80%以上,無副作用。國內包岩亦試用,治癒率達71.6%,此法適用於小型肌瘤。
用法:vit A 150000IU,自月經第十五~二十六天,每日口服。vit Bco1片1日3次,自月經第五~十四天口服。vitc,0.5,每日2次,自月經第十二~二十六天口服。vit E 100mg,1日1次,於月經第十四~二十六日口服,共服6個月。
5.雄激素:對抗雌激素,控制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及延長月經週期。
用法:甲基睪丸素10mg,舌下含化,每日1次,連服3個月。或月經乾淨後4~7天開始,每日肌注丙酸睪丸酮1次,每次25mg,連續8~10日,可獲止血效果。長效男性素為苯乙酸睪丸素,作用比丙酸睪丸酮強3倍,150mg每月注射1~2次。一般不會出現男性化,即使出現,停藥後症狀自然消失。雄激素應用宜在6個月以內,如需再用,應停1~2月後。
按上述劑量長期給藥,多無副作用。可使近絕經婦女進入絕經期而停止出血。用雄激素後不僅可使肌瘤停止生長,而且可使1/3~1/2的患者的肌瘤退化、萎縮變小。因雄激素使水鹽瀦留,故對心力衰竭、肝硬化、慢性腎炎、浮腫等患者應慎用或忌用。由於有的學者認為肌瘤的發生還可能與雄激素有關,故有的傾向不用雄激素。
6.孕激素:孕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是雌激素的對抗劑,且能抑制其作用,故有的學者用孕激素治療伴有卵泡持續存在的子宮肌瘤。常用孕激素有:甲孕酮(安宮黃體酮)、婦寧片(甲地孕酮)、婦康片(炔諾酮)等。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行週期或持續治療的假孕療法,使肌瘤變性、軟化。但因可使瘤體增大和不規則子宮出血,不宜長期應用。
甲孕酮:週期治療為每日口服4mg,自月經第六~二十五天口服。持續療法:第一週4mg,1日3次口服,第二周8mg,1日2次。以後10mg,1日2次。均持續應用3~6個月。亦有用10mg,1日3次,連服3個月。
婦康片:週期治療為每日口服5~10mg,自月經第六~二十五天或第十六~二十五日。持續療法為第一週5mg,1日1次,第二周10mg,1日1次。以後10mg,1日2次。均應用3~6個月。
7.三苯氧胺(tamoxifin,TMX):TMX為雙苯乙烯衍生物,為一種非甾體的抗雌激素藥物。它是通過與胞漿中ER競爭性結合,形成TMX-ER的複合物,運送至細胞核內長期瀦留。TMX先作用於垂體,繼而影響卵巢,同時對卵巢亦有直接作用。TMX對ER陽性效果較好。
用法:10mg,1日3次口服,連服3個月為一療程。副反應有輕度潮熱、噁心、出汗、月經延遲等。
8.三烯高諾酮(R2323):即內美通(nemestran),為19去甲睪酮衍生物,具有較強的抗雌激素作用,它抑制垂體FSH、LH分泌,使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縮小,主要用於治療子宮肌瘤。
用法:5mg,每週3次,陰道放置,宜長期應用,防止子宮反跳性增大。治療初6個月,療效佳,子宮縮小明顯。副反應為痤瘡、潮熱、體重增加。
在肌瘤患者的出血期,出血量較多,可用子宮收縮藥或口服、肌注止血藥。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催產素、麥角新鹼等。止血藥有婦血寧、三七片、止血敏、止血芳酸、止血環酸、6-氨基乙酸等。鈣劑可興奮子宮肌張力和增加血液的凝固性能,也可試用。如10%葡萄糖酸鈣5~10ml靜注,或用5%氯化鈣30~35ml溫液灌腸。
不可忘記的是,陰道出血止血藥收效不顯時,診斷性刮宮,不僅對診斷有幫助,且對止血也有效果。
有貧血者應糾正貧血,服用維生素、鐵劑或輸血。
中藥治療可減少月經量,詳月經病章。
凡藥物治療失敗,不能減輕症狀而加重者或疑惡性變者則應手術治療。
三、手術治療 肌瘤患者,子宮附件切除的年齡,以往定為45歲以上。現在看來,要從實際出發,尤其是根據婦科內分泌學的進展,卵巢的保留年齡一般以50歲為界(絕經年齡平均49.5歲),即50歲以內者,能保留卵巢者應予保留。或者50歲以後未絕經者的正常卵巢也應予保留,不以年齡划線。因為,正常絕經後卵巢仍具有一定內分泌功能,還要工作5~10年。保留卵巢有助於隱定植物神經,調節代謝,有利於向老年期過渡。子宮也有其內分泌作用,它是卵巢的靶器官,也不應隨便切除。通常子宮切除的年齡定為45歲以上,45歲以下者,尤40歲以下,宜行肌瘤挖除術。行保留附件者,如雙側均可保留,則保留雙側比僅保留單側為好。保留卵巢其卵巢癌的發生率為0.15%,不高於未切子宮者。
(一)肌瘤切除術:系將子宮上的肌瘤摘除,保留子宮的手術。主要用於45歲以下,尤40歲以下者。這不僅僅是為了不孕症婦女因無子女而作的手術,即是已有子女,肌瘤較大,直徑大於6cm;月經過多,藥物保守無效;或有壓迫症狀;粘膜下肌瘤;肌瘤生長較快者。為了心身健康也應採取剜除術。至於肌瘤數目,通常限於15個以內。迫切要子女,數目再多,甚至超過100個以上者也有挖除後得子的例子。山東省立醫院挖除最多為116個肌核。
如肌瘤有惡變,伴嚴重的盆腔粘連,如結核或內膜異位症等;或宮頸細胞學高度可疑惡性者為挖除的禁忌。
做肌瘤挖除術者,術前最好有子宮內膜的病理檢查,以排除子宮內膜癌前病變或癌變。術中注意肌瘤有否惡性變,有可疑時送快速切片檢查。
經腹子宮肌瘤剜除,為防止術後發生腹腔粘連,子宮上的切口應於前壁為好,且盡量少做切口,從一個切口盡量多剜除肌瘤。還應盡量避免穿透子宮內膜。切口止血要徹底,縫合切口不留死腔。術畢子宮切口盡量做到腹膜化。粘膜下肌瘤,已脫於宮頸者可經陰道切除肌瘤,切除時避免過度牽引以免切除時損傷宮壁。未脫出者,也可經腹子宮切開取出。術後處理應給止血藥與抗生素;未孕者應避孕1~2年;日後妊娠應警惕子宮破裂及胎盤植入,足月時宜實行選擇性剖宮產。肌瘤剜除術後還有復發可能,宜定期檢查。
(二)子宮切除術:在期待療法、藥物療法尚不能改善病人症狀,需手術者又不符合肌瘤切除者,宜行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可選用全子宮切除或陰道上子宮切除。子宮切除術,以經腹為主,個別腫瘤小,附件無炎症粘連,腹壁過於肥胖,腹壁有濕疹者可考慮經陰道。
經腹優點是:技術操作比經陰道簡單,出血少;肌瘤大,附件粘連也能較易處理。不足之處為如有直腸膀胱膨出,陰道壁鬆弛者多需另行陰道手術。
宮頸、闊韌帶肌瘤等複雜病例所致盆腔臟器(輸尿管、膀胱、直腸、大血管等)的解剖變異及粘連嚴重,手術不易暴露等均給手術帶來很大困難,這些問題可參閱婦科手術學專著。
大的粘膜下肌瘤引起出血而繼發嚴重貧血,一般常在輸血改善機體情況後再予手術(單純肌瘤切除或子宮切除術)。但在邊遠的農村有時缺乏血源,出血不停止,又不宜搬動行走,子宮頸口開大,肌瘤已突出宮頸口外或近陰道口者,應經陰道摘除肌瘤,往往更有助於止血和糾正一般情況。
切除一般皆主張做全子宮切除,尤其伴有宮頸肥大、裂傷或糜爛嚴重者。但如患者一般情況差,技術條件受限,也可只行次全子宮切除,殘端癌發生率只不過占1~4%左右。但術後仍宜定期檢查。
四、放射治療 用於藥物治療無效而有手術治療禁忌或拒絕手術治療者。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症:
(一)40歲以下患者一般避免使用放療,以免過早引起絕經症狀。
(二)粘膜下肌瘤(基底部寬的粘膜下肌瘤可行X線治療)。在鐳療後易發生壞死,而引起嚴重的宮腔盆腔感染。
(三)盆腔炎:盆腔急慢性炎症,尤其疑有附件膿腫,不宜使用,因為放射治療可激發炎症。
(四)肌瘤超過5個月妊娠子宮大小者或子宮頸肌瘤,宮腔內置鐳常不能獲得預期效果。
(五)子宮肌瘤有惡性變或可疑者。
(六)子宮肌瘤與卵巢瘤同時存在。
【併發症】
(一)感染及化膿:肌瘤感染多係瘤蒂扭轉或急性子宮內膜炎的後果,血源性感染極為罕見。感染有時可為化膿性,少數病例在腫瘤組織中形成膿腫。
漿膜下肌瘤蒂扭轉後發生腸粘連,可受腸道細菌感染,發炎的肌瘤與子宮附件粘連,引起化膿性炎症。
粘膜下肌瘤最易發生感染,常與流產後或產褥期急性子宮內膜炎并存。有些是刮宮術或產科手術的損傷所引起。由於腫瘤突出或手術創傷常使腫瘤包膜破裂,破裂後就易感染而發生腐崩。腐崩常引起嚴重不規則出血及發燒。排出之腐敗碎屑因壞死組織失去著色反應,鏡檢常不能得到結果。
(二)扭轉:漿膜下肌瘤可在蒂部發生扭轉,引起急性腹痛。瘤蒂扭轉嚴重者若不立即進行手術或不能自行轉回,則可能由於瘤蒂扭斷而形成游離肌瘤,已如前述。扭轉的肌瘤也可帶動整個子宮,引起子宮軸性扭轉。子宮扭轉的部位多在子宮頸管內口附近,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多由於較大的漿膜下肌瘤附著在子宮底部而子宮頸管又較細長所致。症狀、體徵與卵巢囊瘤蒂扭轉近擬只是包塊較硬。
(三)子宮肌瘤合併子宮體癌:子宮肌瘤合併子宮體癌者占2%,遠較子宮肌瘤合併子宮頸癌為高。故更年期子宮肌瘤患者有持續子宮出血,應警惕有無子宮內膜癌同時存在。在確定治療前,應做診刮。
(四)子宮肌瘤合併妊娠。
【鑑別】
子宮肌瘤常易與下列疾病混淆,應予鑒別。
一、卵巢腫瘤 漿膜下子宮肌瘤與實質性卵巢瘤,肌瘤有囊性變者與囊性卵巢瘤而張力很大者或卵巢瘤與子宮發生粘連者,在鑒別上存在一定困難。應詳詢月經史及腹部包塊生長速度(惡性卵巢瘤較快),仔細做婦科檢查,因腹壁緊張婦科檢查不滿意者,可借助於麻醉藥品或止痛劑下檢查。檢查包括肛診,注意子宮體能否與腫塊分離,并可用子宮探針測量宮腔長度及方向。綜合病史、檢查加以分析。在鑒別有困難時,還可以肌肉注射催產素10單位,注射後腫塊有收縮者為子宮肌瘤,否則為卵巢腫瘤。大多數情況下,均可通過B超顯像檢查相區別。但有的須在手術中方能確診。
二、宮內妊娠 在妊娠前3個月,個別孕婦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誤認為月經正常來潮而子宮又增大,往往錯診為肌瘤。應詳細追問以往月經史(包括量的多少),有無生育史,年齡多大(年青的肌瘤機會更少);還應注意有無妊娠反應。如為妊娠,子宮增大符合月經減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宮較硬。此外妊娠者外陰、陰道著紫藍色,子宮頸柔軟,乳房脹感,乳暈外可出現次暈。妊娠達4個月以後,可感胎動或聽到胎心音,用手探觸可感到子宮收縮。除病史、體徵外,還可做妊娠試驗或B超顯像檢查來鑒別。
過期流產伴有不規則陰道流血,尿妊娠試驗呈陰性反應,易誤診為子宮肌瘤。但過期流產者有停經史,曾有妊娠反應,子宮形態正常。行B超檢查,一般可確診。必要時可行診刮鑒別。
子宮肌瘤可以合併妊娠,也必須想到,否則或漏診妊娠或誤診為葡萄胎。以往如曾查到肌瘤,目前又有早孕史和體徵,而子宮大於停經月份,無陰道流血,孕試陽性,則診斷當無困難。但以往未經確診者,應詳細詢問月經是否過多,有無不孕史。檢查時注意子宮有無肌瘤突出,必要時可嚴密觀察。如為葡萄胎,則停經後常有少量陰道流血,而腹部包塊在短期內長大,妊娠試驗陽性且滴定度高;B型超聲檢查葡萄胎呈雪片狀特有波型。
三、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的婦女,半數以上伴有繼發性劇烈的漸進性痛經,常有原發性或繼發性不孕。但很少超過2~3個月妊娠子宮。如伴有子宮以外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時可在後穹窿觸到痛性小結節。此外還可試用孕激素治療,觀察其效果,以資鑒別(參閱子宮內膜異位症章)。但子宮肌瘤合併子宮腺肌病者也不少見,約占肌瘤的10%左右。C超檢查更有助於鑒別。其他無症狀者,或B超未查出,則往往在手術切除標本的病理學檢查始能明確。
四、子宮肥大症 此症也引起月經過多,子宮增大,易與小的壁間肌瘤或宮腔內粘膜下肌瘤混淆。但子宮肥大症常有多產史,子宮增大均勻,無不平結節,子宮增大常在2個月妊娠左右,探測宮腔無變形,亦不感覺有腫塊存在。B超檢查見不到肌瘤結節。
五、盆腔炎性包塊 子宮附件炎塊緊密與子宮粘連常誤診為肌瘤。但盆腔炎塊往往有大、小產後急性或亞急性感染史,繼以下腹痛、腰痛。婦科檢查腫塊往往是雙側性,較固定,壓痛明顯,而肌瘤多無壓痛。包塊雖與子宮關係密切,但仔細檢查,往往可查出正常子宮輪廓。檢查不清時,可探測子宮腔。或作B超檢查協助鑒別。
六、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 較大的有蒂粘膜下肌瘤突出於陰道內伴有感染而發生潰爛,引起不規則陰道出血或大流血及惡臭排液,易與外生型子宮頸癌相混淆,在農村尤應注意。檢查時手指應輕輕繞過腫物向內觸到擴張的子宮頸口及瘤蒂,而宮頸癌則不會有蒂性感。必要時可行病理檢查鑒別。
宮腔內的粘膜下肌瘤繼發感染、出血,白帶增多,易與子宮內膜癌相混。診斷時可先B超檢查,宮腔細胞學檢查等。而後行診斷性刮宮作病理檢查。
七、子宮內翻 子宮翻出後很像垂脫於陰道內的有蒂粘膜下肌瘤。慢性內翻可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及月經過多。但雙合診時,除在陰道內摸到包塊外,查不到另外有子宮體存在,也查不出有瘤蒂存在。子宮探針檢查時,不能探入宮腔。有時可在腫塊表面觀察到雙側輸卵管開口。但應注意,附著在子宮底部的粘膜下肌瘤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子宮內翻。
八、子宮畸形 雙子宮或殘角子宮不伴有陰道或宮頸畸形者易誤診為子宮肌瘤。畸形子宮一般無月經過多的改變。如年青患者在子宮旁有較硬塊物,形狀似子宮,應想到有子宮畸形的可能。常須行子宮輸卵管造影以明確診斷。自有B超檢查以來,畸形子宮易於診斷。甚至殘角子宮早期妊娠於破裂前即可明確診斷。
九、陳舊性宮外孕 陳舊性宮外孕合併盆腔血塊并與子宮附件粘連一起者,有可能誤診為子宮肌瘤。然而,仔細詢問有無停經史,急性腹痛史及反覆腹痛發作,結合病人多伴有嚴重貧血貌,婦檢穹窿部飽滿、觸痛,盆腹腔包塊與子宮難以分開,且包塊邊界模糊、硬度不如肌瘤等特點,應想到陳舊性宮外孕的可能。此時,可行陰道後穹窿穿刺,必要時注入10ml鹽水,則可抽出陳舊性血液及小血塊則鑒別容易。B超顯像檢查可助鑒別。
Copyright ©2008~2010 醫砭‧沈藥子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訂閱:
文章 (Atom)